|
|
|
|
|
|
|
近百年来人们对物质液体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整体认识,将会因为我国科学家的一项重要发现而改变。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年轻教授祖方遒及其合作者通过大量试验发现,液态物质的结构并非人们先前所广泛认为的那样随温度呈连续性渐变,而是在液相线以上某个温度存在非连续转变。他们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16日出版的物理学领域国际最具权威的学术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
传统的理论一直认为,液体结构和性质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缓慢连续地变化,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专著和教科书中,对液态物质各种性质对温度的关系无一例外地被表述为连续函数。近年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离液相线不太远的温度范围,液体中存在局域晶态有序结构。但液体在液相线附近到液-气临界点之间的结构情况如何?随温度和压力有无转变?如何转变?人们对此知之甚少。在中科院固体物理所朱震刚研究员等专家的指导下,祖方遒教授大胆地将我国著名科学家葛庭燧等创立的“固体内耗”理论运用于液态合金研究,并对传统的“葛氏摆”进行了改造。他们首先对铅-锡熔体的内耗温度谱进行反复测试,发现在620 -740℃处熔体发生了以温度为函数的结构不连续变化。这一研究成果去年10月被《物理学评论》发表后,很快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其后,他们又对液态合金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均发现了以温度为诱导的非连续液-液结构转变现象的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