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太阳的能源问题一直是困扰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一个课题,后来英国著名的天文物理学家爱丁顿提出太阳里面的能量是来自核聚变。如果太阳的核心真的在进行着大规模的热核反应,那就理应产生大量的中微子。
为了证明太阳模型的正确性,科学家们设计了仪器去测量太阳中微子的实际数目。“捕捉”中微子难乎其难,为此科学家巧设“陷讲”。
设在美国南达科达州的“陷讲”,由化学家戴维斯主持,他们在地下深达1.5千米的金矿里,安装了一个大罐子,里面装有38万公升的四氯乙烯溶液,用它来俘获中微子。1968年,奇迹出现了,中微子探测器给出了信息。实测结果表明,实际的太阳中微子数目远远小于理论值,只有理论预言的1/3。大量的太阳中微子失踪了!这样太阳中微子之谜变成太阳中微子短缺之谜。
那么到底是谁错了?天文学家错了?太阳能量不是来自核聚变?还是物理学家关于中微子的理论错了?
后来物理学家改进了中微子的测量方法,日本科学家小柴昌俊就是其中之一。
当中微子进入装有重水的容器后,碰到重水的原子核后会被弹开;然后碰到另一个重水的原子核后会与之发生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