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俄罗斯:张浩(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加大了核电发展力度,正加紧研制更安全的核电技术以及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
2006年,俄罗斯工业部表示,要加大核电发展力度,在俄罗斯2020年之前的核能发展战略中,核反应堆不会缩减,而且会增加。核电在俄罗斯国家电力供应中的比例将从现在的16%提高到21%—23%。同时,俄目前正在研制更安全的核电技术以及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俄罗斯与美国正在合建第四代高温气冷核反应堆,相对于以往的反应堆,该堆型是一种安全环保的反应堆,工作温度预计将达到920摄氏度—950摄氏度,能够将反应堆中的钚等对环境有害的放射性同位素彻底燃烧,且在提供热能的同时顺带产生大量氢,这对于人类摆脱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寻求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法国:毛文波(本报驻法国记者)
为应对“后石油时代”的挑战,法国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项目,启动了第四代核电站设计建造计划,大力推动风力发电、乙醇燃料等的发展,出台了汽车耗油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分色标签计划。
2006年11月,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的7国代表在法国签署了ITER计划联合实施协定及相关文件的正式协议。根据协议,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将建在法国的卡达拉舍,该项目预计持续30年,前10年为建设期,预计到2018年实验堆投入运行;后20年为具体的操作试验时间。按计划,项目总投入预计为100亿欧元,在具体费用分摊上,欧盟承担50%,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和印度6国各承担10%。
法国总统希拉克去年初表示,将加快修订能源政策,通过启动第四代核电站设计和建造计划等实际行动来应对“后石油时代”的挑战。第一个第四代核电研究堆将在2020年实现投入运行。同时,法国电力公司还决定在芒什海峡地区的弗拉芒维尔建造一座1600MW(9兆瓦)的第三代核反应堆———欧洲压水反应堆(EPR),并于2012年投入运营。此外,为加强法英核能开发利用领域的合作,两国领导人表示将建立一个集政府、工业和科研三方专家参与的“法英核能论坛”,论坛将注重讨论双方在核能研究以及核废料拆除和处理方面的合作。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法国环境及能源控制署表示,到2006年底法国风力发电达到1500兆瓦,与2005年底的757兆瓦相比增长了近一倍。根据法国能源发展指导法案,到2010年,法国电力供应中的21%将来自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同时,法国还批准试用E85乙醇汽油,以及推动太阳能利用,以进一步提高绿色能源在其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在环境保护方面,法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部正式推出一项旨在鼓励消费者选择低污染汽车的分色标签计划。计划规定,所有在法出售的新车以及在2004年6月1日起投入运行的二手车,都必须配备标明车辆每百公里耗油量及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标签,而且根据每公里行驶排放二氧化碳量的不同,标签的颜色分为从深绿色A级到红色G级共7个等级,其中作为中间线的第四级为蛋-的D级,要求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41到160克之间。
韩国:邰举(本报驻韩国记者)
制定出了《核聚变能源开发振兴法》,试验了韩国首辆氢燃料巴士,同时大力推进太阳能和水力发电站建设。
2006年11月,韩产业资源部对其国内首辆氢燃料巴士进行了试车。这辆实验车是全球第三辆氢燃料巴士,使用40公斤液氢可行驶300多公里,但是造价高达300万美元,耐久性和低温启动性能仍待改善。
韩国装机容量最大的太阳能发电机组去年9月份竣工,该机组能为当地300余户家庭提供电力。同时,亚洲装机容量最大的全罗南道太阳能发电站也已开工建设。另外,总投资11亿美元、工期10年的储能式水力发电站———襄阳水力发电站也在去年9月份建成。
加拿大:杜华斌(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试验开发了能提高炼钢效率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新技术。
加拿大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探测炼钢炉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无源红外传感器,并成功进行了原型工业试验。该传感器的使用能够提高大型炼钢熔炉的效率,同时降低如二氧化碳等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对加拿大所有大型工业的熔炉推广使用该技术,每年将可减少15.7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乌克兰:何永晋(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大力发展核电能源,同时加大节能力度,并提高了对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
按乌克兰尤先科总统的说法,乌将大力发展核电,不过,不是要建新的核电机组,而是要通过改造现有的、发电量已占全国电力54%的15个核电机组,使其寿命延长20年。但也有消息说,2006年3月15日,乌内阁政府就已经批准了乌克兰到2030年的能源发展战略,其中包括新建11座核反应堆。
乌克兰环境指数不佳和与俄罗斯的“天然气之争”,这些问题促使乌加大了节能力度。乌政府去年拨款4亿格里夫纳,通过银行低息贷款提供给实施10个节能项目的企业。同时,为节省天然气,基辅等大城市去年也开始研究如何推广使用节能效果显著的燃气冷凝锅炉和改进后的热电站,以及实现集中供热网外工况自动化监控的设备。另外,受环境问题所迫,乌克兰政府决定将环境污染罚款额提高10—100倍。
德国:顾刚(本报驻德国记者)
德国新政府开始讨论核电政策,加大挖掘节能潜力;同时有关核废料处理的新技术,以及氢能相关技术取得进展。
2006年,由于年初的俄乌天然气之争,以及随后油价的持续走高,德国新政府开始讨论是否调整前政府的“退出核电”政策。联邦经济部长联盟党人格罗斯公开表示要调整现有的核能政策,延长现有核电站的运行年限,使核能成为有效的、缓解油气供应紧张的补充能源;而大联合政府内的社民党对调整核能政策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退出核能”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必要前提,并坚持认为核能是不安全的能源。由于两党在核能问题上分歧较大,德国暂时维持前政府的核能立场。
鲁尔大学鲁夫斯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低温处理核废料的新技术,该技术是将核废料嵌入到金属中,在超低温下进行冷冻。新技术可使废料的半衰期缩短100多倍,这样可避免了采用目前极为艰难而又昂贵的核废料处理方法。
在节能方面,德国将响应欧盟2006年实施的最新终端能源效率和能源服务准则,未来10年里在企业、公共管理场所和家庭等多方面挖掘节能潜力。按目前情况说,德国的节能潜力预计可以达到12%,同时每年还可以减少排放7200万吨的二氧化碳。针对交通领域的节能问题,德国还将集中投资建设铁路和其他有轨交通设施,进一步实施能源税收改革。
在能源技术研究方面,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大学合作培植出一种能产生大量氢气的转基因绿藻,该绿藻每公升可产生750毫升氢气,其氢气转化率达到7%—10%,具有实际经济应用价值。这为未来生产氢能提供了一种生物途径。
英国:何屹(本报驻英国记者)
2006年,英国加大了二氧化碳减排问题的工作力度,加强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重新讨论核能问题,同时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设施的应用。
2005年—2007年是英国执行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交易计划的第一阶段。按照英国家分配计划,目前已有1000多个用户被分配了7.36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2006年3月,英国再次公布了国家分配计划草案,为即将到来的第二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同时,针对燃煤电站和燃油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2006年,英国政府就大规模开展商业化二氧化碳捕获与存储问题展开咨询。
为了解决能源供应短缺问题,英国还加强了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仅新增的天然气储备及进口设施,就可满足英国天然气需求的13%,再加上苏兰格输气管道的建成,这些为英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核能方面,英国政府及智囊机构多次发布报告说,不发展核能将使未来英国的能源供应产生较大的缺口,但核事故及核废料问题始终是核能发展的较大障碍。为了发展核能,英国政府于2005年成立的核退役局,并引入竞争机制,还提高核废料的处理效率。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2006年英国风能发电的发展虽有一定的限制,但依然会保持较高的速度。英政府还提出一项创建“绿色家庭”的新计划,鼓励居民在家中安装太阳能装置、屋顶式风力发电机等设备,以在节省能源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去年英国还宣布以1500万英镑对水电及燃料电池开展论证。
在能源效率方面,政府在预算中为碳基金会的“引航计划”提供3500万英镑,主要为中小企业采用节能措施提供无息贷款,该贷款模式今后还将扩展到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
以色列:田学科(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有关部门加强了新能源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同时加强了海浪发电新技术。
为了寻找和开发具有可替代和可持续性的新能源,以色列最重要的研究机构魏兹曼研究院去
年公布了《可持续与替代能源研究计划》。该院投入巨资,希望广泛吸引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和年轻科学家参加这个计划。根据该计划,物理、化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小组将关注能量转化、储存和守恒问题;生物学家将开展核子融合方面的基础研究。
以色列一家技术创新公司发明了一种海浪发电技术装置。该装置较为充分地利用了海浪的能量,效率可达75%,远高于目前的波浪发电技术,而且,发电能力随海浪大小呈几何级数增长。此外,利用这种新型海浪发电技术建设发电站,还具有设计和施工简单、维修便捷,以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日本:陈超(本报驻日本记者)
制定并实施了“国家能源新战略”,开发出生物解决放射性泄漏问题新方法,同时加强了核聚变领域的基础研究。
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去年制定了“国家能源新战略”,新战略计划大幅提高国家石油储备,从2007年开始,将国家石油储备从目前90天供应量的基础上再逐步增加40%,达到120至130天的石油储备量。新战略还规定,到2020年,日本汽车用汽油中的生物乙醇混合比例上限从现在的3%提高到10%;到2008年,完成汽油和生物乙醇混合燃料的品质改良工作。同时,为大大提高生物燃料在汽油中的比例,农林水产省还制定了有关生物燃料替代汽油的工作进度表,目标是使日产生物燃料替代汽油的数量达到其汽油年消费量的10%,即600万公升的水平。
日本原子能研究开发机构与茨城大学共同开发出利用微生物消除放射性核聚变燃料氚的新方法。这是该机构为防止核聚变反应堆燃料氚发生泄漏进行的安全性研究,属于世界首创。新方法能在放射性氚泄漏后有效清除并回收它,清除效果与目前用高温催化氧化的封闭方法相同,但成本仅是目前的十分之一。
在核聚变基础研究方面,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核聚变科学研究所利用目前世界最大的超导大型螺旋装置(LHD),成功合成了密度为每立方厘米4万亿个、温度为1200万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并保持了54分钟时间。此外,该机构还合成了等离子压力与磁场压力比为4.5%、每立方厘米内含500万亿个粒子的高密度等离子,这项成果创造了核聚变领域的世界纪录。
(完)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