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200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五)
  • 200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四)
  • 《科学美国人》杂志点评2006
  • 200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三)
  • 200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二)
  • 2006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一)
  • 2007年:自主品牌汽车面临新门槛
  • 2006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解读
  • 美《科学》杂志评出年度十大科学进展
  • 《自然》评出2006年十大科技新闻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软科学:只生一个好是怎么提出来的

      说起人口控制,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计划生育”。20多年来,“只生一个好”这句口号己深入全国广大城乡。 

      那么,为什么把生育指标确定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这一决策的理论和科学依据何在?它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又如何呢? 

      本报记者采访了原国家科委“人口控制与对策”研究小组的主要成员孔德涌,探知那段鲜为人知却意义非凡的历史。 

      运用数学模型发现“妇女总和生育率” 

      对中国的人口发展研究影响最大的,当数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 

      上世纪70年代末,时任国家航天工业部副部长的宋健,开始关注中国人口控制的问题。他和同事于景元在世界上首次应用控制理论来探索人口控制问题,共同设计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寻找中国人口控制问题的“关键”。 

      经过无数的日日夜夜,他们最终发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参量———妇女总和生育率。它的含义用日常的语言来表达,即一个妇女一辈子生育孩子的数目。同时,他们又用略普诺夫稳定性理论,计算出这参量的临界值为2.14。 

      这就意味着,如果平均每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