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9:30,青岛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团岛码头,装扮一新的“大洋一号”远洋船缓缓驶出,开始踏上我国新一航次大洋科考的征程。
航次前两航段首席科学家、国家海洋二所研究员陶春辉,此刻身穿一件火红夹克,站在“大洋一号”的船舷上,与其他科考队员、船员一道向码头上前来送行的人们奋力挥手。
在上船之前,陶春辉特意送给记者几枚他自己专门为此次科考设计的小贴标。贴标上注“中国大洋19航次”,*“2007印度洋太平洋”,中间则是一幅微型的地球东半球地图,“大洋一号”“游弋”其间。不过让记者感到不解的是,这枚好端端的贴标上却分别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画上了两小团黑烟,破坏了整体美感。
记者就此向陶春辉发出疑问,这位刚刚年过40的首席告诉记者,两团“黑烟”非比寻常!其学名叫“洋底热液活动区”,俗称“海底黑烟囱”。找寻它们正是此次大洋科考最主要的目的之一。
我国科学家在2005年的“大洋一号”环球科考中,分别在印度洋中脊和太平洋海隆发现了新的洋底热液异常区。这一发现让所有人都振奋不已,因为它意味着在两块异常区之下的洋底极有可能存在“海底黑烟囱”。
“这两个异常区就是我们此次科考的工作靶区。”陶春辉说,“大洋一号”将直奔这两个区域,争取确定其下“海底黑烟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