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沉积范围最大的三个区域之一,中世纪以来,这里的环境遭到大面积的破坏,其原因是复杂的,包括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对黄土高原的研究对于改善这里的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11月7日,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所长李锐如是说,他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北京办事处科技与环境项目官贾古玛、德国驻华大使馆科技参赞韩明德两人手中接过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管理和生态恢复》一书的首册,该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行的生态系列丛书第三册。
生态问题威胁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发展
黄土高原沉积物来源于干旱的亚洲中部,其黄土大多为风积物,沉积最大厚度在200米左右。如今的黄土高原是沙尘暴频发区,也是沙尘的来源地。黄土高原强烈的土壤侵蚀导致大量泥沙沉积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使河床高出周围3m~10m,形成“悬河”。
该书指出,更重要的是,当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在经历着快速的经济发展之时,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包括植被、土壤和地下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威胁。
“这本书归纳总结了中国和德国众多学者几十年来的重要研究成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