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尹海涛/图
核心提示:7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古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经过一个月的艰辛努力,将唐代皇帝睿宗李旦(公元662年至公元716年)做安国相王时两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两座墓内壁画进行完整揭取。这两座墓中壁画反映的内容为现实生活,由红、黑、黄几种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虽经千余年仍然色彩绚丽。两座墓中壁画近百平方米,是此前洛阳市已发掘的各个历史时期墓葬壁画面积的两倍,画幅之大、艺术之精美,是河南省壁画揭取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国内唐墓发掘中也属罕见,有关方面初步判断疑似“大唐皇家出行图”,因此引起全国范围的高度关注。8月15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赶赴洛阳,还原了此次壁画揭取的全过程。
两座“唐代皇墓”出土
今年3月,洛阳市文物人员在对洛阳新区规划中的翠云路上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了这两个有精美壁画的唐墓,经过两个多月的发掘,确定两座墓均为砖室墓,相距不足百米,呈南北向,由墓道、甬道、天井、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道呈斜坡状,甬道为长方形砖券,墓室为正方形砖券。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队长史家珍介绍说,东边一座墓中出土一方墓志,上书“大唐安国相王故孺人晋昌唐氏墓志铭”。在该墓一座壁龛里还发现了20多件仕女陶俑。西边一座墓没有出土墓志,但却出土有墓志盖残块、瓷盏一个、瓷碗两个。墓志盖上有“大唐安国相王故孺人清河崔氏墓志铭”字样。
据史书记载,“安国相王”即唐睿宗李旦,是女皇武则天之子,唐玄宗李隆基之父。他在即位当皇帝前,曾做过洛州牧,并被封为“安国相王”,故可认定这两座墓为唐睿宗李旦即位前两位夫人唐氏和崔氏的墓。
史家珍说,从两个墓中分别出土的墓志盖的相同字体、相同造型等方面看,二人应是在同一年安葬。据考证,唐氏卒时,李旦任武周时期的洛州牧;唐氏在此墓安葬时,李旦已被封为安国相王。由此推断,墓葬距今已一千三百余年。
另据了解,这两座墓历史上虽屡遭盗扰,墓中随葬品多数已被劫掠一空,但考古工作者从没有遭到盗掘的两个不大的壁龛中,依然出土了300件二三十厘米高的红泥陶俑。
罕世壁画随皇墓现世
“由于历史上屡遭盗掘,两座墓中出土随葬品很少,而真正震撼考古界的是未被破坏的大型壁画。”8月15日,洛阳市古墓博物馆业务部主任李胜军告诉记者,大型壁画就是随着这两座墓室的发掘而发现的,整个墓室的发掘是今年3月份开始的,随即壁画便被发现了。
李胜军介绍说,从墓道口开始,两座墓墓道、过洞、天井、甬道两侧依次绘有青龙、白虎、人物、马、骆驼等,构成出行图,再现了墓主生前奢华的生活。其中人物、马匹、骆驼尺寸和真人、真马、真驼相差无几。
据了解,唐氏墓内壁画共残留有人物38个、马4匹、骆驼2匹、青龙1条、白虎1只。墓道左壁起首为青龙,随后是一人、一马,紧跟其后是一人、一骆驼,墓室内有侍卫、武士和仆人等。右壁除了起头为白虎外,其他的和左侧的一样。白虎长5.4米,口吐长舌,爪踏祥云,呈凌空欲飞之态。马和骆驼肥硕强健,虎虎有生气。墓道西侧一个牵驼人头戴三角形软帽,应是当时典型的唐代服饰。崔氏墓壁画残留人物14个,墓道北段两侧一组人物保存完好,过洞两测绘有两个门神,面目狰狞,均背三尺长剑,一手握剑柄,一手执剑鞘,呈拔剑出鞘状。
洛阳市古墓博物馆壁画保护技术负责人杨蔚青全程参与了壁画的揭取,8月15日,他向记者确认说,他看到的壁画内容丰富,绘画技巧高超;画中虽人物众多,但面貌、服饰各不相同。壁画画幅巨大,但现场没有打底稿时留下的痕迹,说明画家经构思之后,运笔一气呵成,使壁画线条显得简洁流畅。墓中壁画由红、黑、黄几种矿物质颜料绘制而成,虽经千余年仍然色彩绚丽。
史家珍认为,这两座墓中壁画内容极为相似,墓内壁画反映的内容多为现实生活,为研究者了解唐代的-、历史、绘画、服饰、葬俗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形象资料。
甚至有文物专家认为,这次在洛河以南发现如此规模的壁画墓在河洛地区还是首次,其绘画技术之精美、艺术价值之高、壁画画幅之大为洛阳市唐墓发掘所未见,在国内唐墓发掘中也属罕见。这两座墓壁画代表了唐代壁画的最高成就。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