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发现恐龙吃草的证据
  • 乳牙中的新发现
  • 生物学家:饮食结构单一致史上最大猿类灭绝
  • 紧握电线的鸟趾
  • 英国研究发现:艺术家性伴侣越多创造能力越高
  • 新加坡制出触觉服装 未来航天员有望实现太空性爱
  • 甘肃:千年莫高窟 惊现藏文经书
  • 回望人类发明之路
  • 诊断奇迹——扫描机
  • 人类爱情到底有多深:俄科学家发明爱情测量仪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幸福学家的科学新发现

    指数——在过去20年间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专家们还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幸福指数也是5.8。此外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他们生活在简陋肮脏的草棚内,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而快乐指数同样为5.8。

      幸福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若即若离。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公民的整体幸福水平,往往与该国家或该城市的GDP有着紧密的有机联系,所以“幸福指数”首先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指标。

      但是,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的研究:在最近40年间,自认“非常幸福”的美国人一直呈下降趋势。一项最新统计还显示,在1960-2000年期间,按不变价格,美国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但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30%左右。在法国、英国和美国等经济发展较快的欧美发达国家,最近的十几年间,精神抑郁的人数却在与年俱增,差不多占了总人口的11%左右,而在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非洲国家,此比例仅为7%上下。对此莱恩解释说,收入水平与幸福之间并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在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会增加幸福;但当收入水平超过一定高度时,它的进一步提高未必会明显增加幸福感。这是因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收入带动幸福的效应开始呈递减态势。收入水平越高,这种效应越小,以至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小康者的幸福感往往最强。据对中国上海、北京、杭州等6个大城市居民幸福程度所作的调查,幸福指数最高的人并不是收入最高的大款,当然也不是低收入者,而是那些月薪3000元上下的收入中等或中等偏高的小康者。

      无独有偶:据英国《太阳报》报道,在对1万名工人和5000个家庭进行的调查中,自称“最感幸福”的英国人每周平均只挣255英镑——从收入来讲这也属于英国的小康者。阿伯丁大学的利奥塔尔迪教授指出:“这些小康者之所以比高收入者更感幸福,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工作的时间短,责任轻,因此压力也很小,而且也能比高薪者拥有更多的时间或机会跟家人或朋友厮守在一起,充分享受天伦之乐或温暖的友情。由此看来收入并不是一切,虽然他们支付不起海外度假或购买名牌车,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对生活不满意。”

      幸福更在过程,而非结果。一个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各种心理需要都会得到及时的满足,是肯定没有幸福感的。因为幸福感往往在追求的过程中发育。实际上幸福存在于心理满足过程之中,存在于自身潜能发挥过程之中。

      幸福是无数“小乐”的日积月累。有一个心理实验,请受试者关注自己的心情六周,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电子测定器,记录他们当时的感觉以及快乐的程度。测试结果多少有点令人感到意外:一个人的幸福感竟然来自多次的“感觉良好”,而不是仅仅一次短暂的“大乐”。一些很简单的“小乐”,诸如和孩子出去放风筝、和朋友去野外踏青或享受一次自己制作的美味等等——这些并不起眼的“小乐”加起来却往往远远胜过短暂的“大乐”。

      幸福与年龄关系不大。早期的幸福感研究者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幸福感会呈下降的趋势。然而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人们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满意感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升高的趋势。一些研究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人实际上能够根据自家年龄的变化对自己的目标作出适当的调整。一项针对英国和美国居民的大规模抽样调查研究表明,年龄与幸福感之间存在U型曲线关系,U型的最低点在40岁左右。

      婚姻并不一定明显提升当事人的幸福感。婚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已被西方许多研究者反复证实。在他们看来,因为有配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幸福感水平。有人甚至将已婚者和未婚者之间幸福体验的差异比作“幸福裂谷”。然而,许多研究表明婚姻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这样强大。一些研究结果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的幸福体验与婚姻状况之间的相关系数在逐渐下降。研究者认为,在美国出现的这种变化应当归因于离婚率的上升和未婚同居现象的增多。这两种现象使得已婚者与未婚者之间的“幸福裂谷”明显地缩小了。

      幸福也和遗传相关。美国最近的调查显示,人是否感到快乐和幸福也与遗传有关。明尼苏达大学的行为遗传学家里坚博士分析1500对双胞胎时发现,即使他们中的一个做大学校长,另一个做水管工人,同卵双胞胎对人生的满意程度完全相同,即他们要么都很快乐,要么都很不快乐。

      不过,遗传对人性格的影响也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后天条件,如环境、教养等对同一种类型的人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正如心理学家认为,性格作为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它受遗传素质、生活环境、文化因素、社会阶层及家庭和学校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人的性格是在独特的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化过程所形成的。

      使用左脑过多不幸福。美国一位叫霍华·克莱贝尔的心理学家几年前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现在绝大多数人已习惯利用左脑去看待问题和思考生活,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人感受轻松愉快的能力下降。不仅如此,过度使用左脑而忽视右脑还是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某些心理疾病的主因。

      好胜心过强不幸福。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不敢竞争自然不是好事。但物极必反:要是竞争心太猛就会发展为好胜心。而据美国科学家的新研究,好胜者大多心率较快,血压偏高,睡眠不好,消化不良经常发生。由于免疫力下降。容易患神经性、皮肤性疾病甚至癌症。据计算,好胜心过强折寿最多可达10年!

    (唐若水)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