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曾经孕育新生命的透明“温床”——羊膜,有望在其废弃后,为组织损伤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日前,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研究所研究员郭礼和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移植人类的羊膜细胞,使一只脊椎受损的猴子重新长出了神经纤维,恢复了运动功能。该实验结果表明,羊膜细胞可能类似于胚胎干细胞,具有分化为任何成体细胞的“万能”潜力。
去年冬天起,郭礼和及其团队与苏州大学医学院合作,为一只右侧脊椎被部分切除的猴子做了细胞移植手术。他们首先从人类婴儿出生后废弃的羊膜中提取羊膜上皮细胞,然后在培养条件下转入神经营养因子基因,最后将这些细胞植入猴子脊椎的受损部位。两个月后,猴子的右腿不但完全恢复了行走功能,而且可以双腿并用,灵活攀爬。
羊膜,通俗地说就是包裹羊水的那层透明薄膜,一张成熟的羊膜面积可达2平方米,聚集了3亿个羊膜上皮细胞。作为胚胎的保护层,羊膜不仅为胎儿发育提供营养,也是一道阻隔母体与胎儿两个异体组织互不排斥的奇妙屏障。
正是羊膜细胞这种抗排异的特征引起了郭礼和的兴趣。早在2003年,由他领导的团队就开始对羊膜细胞进行探索,先后用它对脑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及糖尿病等进行了细胞治疗研究。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