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位于宜宾市珙县以西59公里的洛表镇麻塘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集中处。9月25日,在文物专家的指挥下,工人用钢管搭起高高的脚手架——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僰(bó)人悬棺“整容”正式开工。
千年悬棺密集珙县
麻塘坝南北长5000米,东西宽400至1000米。其东西两侧耸立着30多座石灰岩山峰,山峰四周的陡崖绝壁上,悬挂着一具具棺木,清晰可辨。这次“整容”前,经过专家们连日来一处处周密统计,除掉以前自然坠毁的部分,珙县麻塘坝有悬棺223具,苏麻湾有悬棺42具,两处共有265具。其中,邓家岩、九盏灯、棺材铺、狮子岩、猫儿坑等处的岩壁,悬棺较集中,仅猫儿坑一处,就集中有悬棺12具。大多悬棺均系明代和明代以前所置,距今已有几百上千年历史。棺内头骨骷髅保存完好昨日在悬崖绝壁上开启的两具悬棺中,除发现部分铁器、陶片等外,棺材中的死者骨骸历历可数,头骨骷髅保存完好,尤其是棺木干燥,在悬崖上历经千年风雨而未曾腐朽。这两具悬棺均用楠木制成,至今每具还重约500公斤,要4个工人才能从悬崖上抬出。
负责现场开棺的宜宾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崔陈介绍,这两具悬棺内未发现文物,估计曾遭遇过胆大包天的盗棺者从悬崖上掉下来进行洗劫。但明、后两日还要继续开悬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肯定会有珍贵文物出现并给人惊喜。昨日首先开工维修麻塘坝三仙洞长约100米的岩区内的29具悬棺,即7具木桩式悬棺,16具洞穴式悬棺,6具岩墩式悬棺。对于此次维修,国家文物局已拨专款180万元,通过修复“整容”后,既有利于旅游开发,同时对研究考证悬棺葬式的文化内涵,族属的演变和僰人的*、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诸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僰人为何葬悬棺
什么叫僰人?他们现在何处?僰人死后,为何要建这样奇特的“空中墓地”?在那刀耕火种的年代,这些棺木是怎样放置上悬崖峭壁的?这些都是难解之谜。
负责这次悬棺“整容”的文物专家、宜宾市博物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何泽宇先生介绍说,早在战国和秦汉时期,僰人就在宜宾一带群居。在《吕氏春秋·恃君览》中,就有“毛羌,呼唐,离水之西,僰人野人”之句。可见,很早以前,僰人就在宜宾一带定居生活。僰人骠悍骁勇,多为历代王朝统治者不容。他们曾多次被征讨,加之栖身于荆棘丛林,虎豹出没之地,历经艰辛,开拓荒野,建造家园,被誉为披荆斩棘的人。
“僰”,即人字上加“棘”字。这个民族的人死后,行“悬棺葬”,即把棺木悬置于峭壁悬崖上,民间俗称“挂岩子”。僰人为什么对亡人要施行“悬棺葬式”呢?这是因其民族的心理意识、信念和习俗诸因素所决定的。在僰人的心目中,把死者的棺柩,挂在高岩就是吉祥,棺木坠落下来,就意味着“是祖”。这样,后人才会兴旺发达。至于僰人的消亡,比较确切的说法是明朝万历年间遭到明政府军数百天的灭绝性围剿所致。
在关于悬棺的安置问题上有四种说法:一说:凿岩为路,待棺柩安放停当和崖画绘制好后,再把路毁掉;二说:如修埃及金字塔样,先用土填埋崖壁,尔后再挖去填土;三说:搭厢架;四说;从崖顶放绳索。目前大家比较同意从崖顶放绳索的说法,因当地岩壁上有一些如绳索勒放的印痕,而当时当地的条件,用前三种方法似乎不是很现实。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