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里,看到了科学家们用化学溶液方法合成出的硫化铜14面体微晶,这一成功标志着我国特种微结构晶体构筑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潜在应用前景在于可用作较大结构的构筑单元或用作在微尺度上包覆其他材料的载体。
硫化铜14面体微晶是中国科大俞书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合成产生的。俞书宏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将硝酸铜和元素硫的乙二醇溶液在140摄氏度的反应釜中进行长达1天的反应,然后通过离心收集所生成的黑色固体,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了这一特种微结构材料。
俞书宏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在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一直致力于从生物矿化材料的多层次结构获得灵感。该课题组在多种无机材料如多种矿物的生物矿化过程模拟和仿生合成、有机(生物)分子的调控下晶体的成核、晶化、取向生长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进展。
这一成果得到了世界著名专业刊物的高度重视。7月24日,美国化学工程新闻率先报道了这项工作,并进行详细的评述。最新一期的美国化学会Chem.Mater.以快讯形式发表俞书宏教授课题组有关化学溶液法“合成美丽而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具有14个腔洞的14面体硫化铜微晶”的工作。8月3日出版的英国《自然》赞誉“来自中国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俞书宏教授和他的合作者们,运用简单的化学配方制造了被誉为‘几何明星’的优美的硫化铜14面体微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