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用计算机模型纳米管破裂机制
  • 制服闪电侠的化学家
  • G法尔胜:3元3G 航天新材突破爆发在即
  • 精确实验证实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 牛顿X射线观测到有史以来最大的火球
  • 爱因斯坦的冰箱
  • 呼唤科学的能源观
  • 全球气候变暖将可能导致地震频发
  • 手机报纸:储存未来影响力
  • 五招应对夏季有害气体侵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千年前的计算机沉于海底被发现<%=id%>

         据英国《苏格兰人报》7日报道,1900年,潜水员在希腊安蒂基西拉岛附近海底一艘沉没的古代货船残骸中,发现了一个神秘复杂的古代希腊青铜机械装置,它上面有齿轮和刻度盘。100多年来,这一被称为安蒂基西拉机器的神秘装置有何用途一直众说纷纭,直到最近,英国和希腊一个联合研究小组通过三维X光科技发现了一段失传2000年的希腊铭文,这段文字正是讲述这个神秘机械的,科学家相信,安蒂基西拉机器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它能准确预测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动,并且古希腊人很可能比哥白尼早1400年,就在该机器中使用了日心说理论!

      海底沉船捞出机器

      据报道,1900年,一名叫艾利亚斯·斯塔迪亚托斯的希腊潜水员在安蒂基西拉岛附近海底一艘沉没的古代货船残骸中,发现了大量珠宝、陶器、葡萄酒和青铜器,然而其中最重大的发现,却是一个神秘复杂、已经生锈的古代希腊青铜机械装置,它显然是一个复杂机械的剩余残骸。

      100年来,这一被称为安蒂基西拉机器的神秘装置到底有何用途,引起了巨大的科学争议。检测发现,它的外面有刻度盘,而里面则有多个青铜齿轮。X光照片显示,该机器里面有30个独立的齿轮。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德里克·普赖斯怀疑,该设备是一个研究天文的机械计算机,通过它可以预测太阳和月亮任何一天在十二宫图中的具体位置。

      希腊失传铭文揭秘

      最近,一个英国和希腊联合研究小组通过三维X光科技,终于发现了一段描述该机器的希腊失传铭文,这一失传2000年的铭文显然提到了该机器,研究人员相信,安蒂基西拉机器可能是世界上最老的计算机,古代希腊人正是用它来预测太阳系行星的运动!

      负责这项研究的英国加的夫大学天体物理学家迈克·埃德蒙兹说:真正的问题是这个设备是干什么用的?它是预测历法的吗?或是一个教学工具?我们最新发现的希腊铭文将帮我们解开这些奥秘。
      据埃德蒙兹称,安蒂基西拉机器包含30个青铜齿轮和转盘,它可能是手工操作的。埃德蒙兹称,该设备最可信的用途是伦敦科学博物馆机械工程馆长迈克尔·赖特提出的,根据赖特的说法,安蒂基西拉机器可以用来预测古希腊时期已知天体---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运动。

      采用日心说理论

      根据赖特的理论,该机器是在希腊罗得斯岛斯多葛学派哲学家波塞多尼欧斯创建的学校中制造的,因为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演讲家和哲学家西塞罗曾在文章中提到过类似的机械,他写道:我们的朋友波塞多尼欧斯最近发明了一种设备,每一个旋转都能复制太阳、月球和五大行星的运动。
      雅典大学研究员泽诺芬·莫萨斯称,新发现的希腊文字证实了该机器正是用于天文学用途。研究人员称,该机器的技术相当复杂先进,它的技术在后来1000多年中都处于失传状态,没有得到模仿和复制。研究人员称,他们怀疑安蒂基西拉机器采用的还是日心说理论---而这一宇宙理论要到1400年后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才被天文学家们广为接受!

      可能改写古代天文史

      据报道,尽管至少有一名希腊思想家曾经抱着日心说观点,但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主流观点仍然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其他行星都以完美的圆形轨道绕地球运转。直到1400多年后,哥白尼和伽利略才证明了日心说观点,这才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当然,他们的理论也遭到了教会的强烈抵抗。

      据悉,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对新发现的希腊铭文进行研究破译,以确定该机器是否将太阳---而不是地球视为太阳系的中心。如果他们找到了安蒂基西拉机器是建立在日心说理论上的证据,那将显示在希腊时代,日心说观点远比后人想象得更普遍,直到罗马时代后,地心说才在教会的影响下被人类所接受。

      雅典大学研究员莫萨斯说:这个机器设备也许将改写古代天文史。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