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傻子过年瞧街坊。”意思是说,过年了吃什么喝什么要看看街坊邻居怎么办,自己家就怎么办。
中国科普研究所今天发布的《2006中国科普报告》表明:我国超过八成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积极态度,少数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保守、消极态度,有相当数量的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而公众对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对其认识缺乏理性,仍存在“傻子过年瞧街坊”的状况。 报告中显示,科学技术职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声望较高。2005年调查表明,我国公众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57.2%%),科学家居第二位(51.0%%),医生居第三位(44.1%%),工程师的声望(18.3%%)排在官员、法官和企业家之后,位居第七位。
与此同时,近半数的公众(46.5%%)能够理性地看待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认为“技术对环境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大多数(66.9%%)的公众认为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利用自然”。
然而,在报告内题为“公众对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的态度”的调查中,近半数(48.6%%)公众对新技术、新产品或新品种选择“看别人用的结果,如果大多数人都说好,我也接受”;分别有不足40%%(37.8%%和36.2%%)的公众选择“先自己试一试,再作决定”和“亲自查资料或咨询专家,确认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
报告认为,我国公众长期以来一直积极支持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崇尚科学技术职业,信任政府和权威部门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认可,同时,公众对技术对环境影响的看法和对自然的态度也更趋于理性。但是,我们同样看到,不同人群对科学技术的看法和态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农民、工人及家务劳动者等人群,对于科学技术及其对社会和个人影响的认识是盲目乐观或不清晰的。这种状况与创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有很大差距的,其主要原因是与这些人群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直接相关。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特别是弱势人群的科学素质任重而道远。
《2006中国科普报告》是中国科普研究所连续编撰出版的第五部年度科普报告。《中国科普报告》的设计定位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全面系统地描述和分析上年度科普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科普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广大的科普工作者科技传媒和有关的研究人员了解全国科普工作提供指导意见和参考信息,也为中国科普历史保存翔实的资料和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