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报道 捐一点款、做一两件善事就要闹出不小的动静,这是不少企业和富人们的习惯。于是,只要涉及慈善,再寻常不过的一项商业活动、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消费行为,也很容易被策划成一场轰轰烈烈的“秀”。说到底,在这里,慈善不过是一个完美的布景
听起来,这真是个皆大欢喜的故事。
11月6日,河南联通153号段放号,少林寺住持释永信助阵,10个被开光的吉祥号码共拍得32.15万元。据报道,河南联通在扣除拍卖费用后将26.8888万元全部捐赠给了少林寺慈幼院,而拍中者则获得了与拍卖款等额的话费。
你看,少林寺既做了善事,又得了善款;河南联通既获得慈善功德证书,又将153号段放号的消息不着痕迹地放大了出去;拍中者既献了爱心,又得了实惠——不仅拿到了开光的吉祥号码,还获赠价值不菲的话费。
从结果而言,这也的确让人心满意足。我们不就期望以救助孤儿为己任的少林寺慈幼院能获得更多的捐款并越办越好吗?不就期望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为慈善事业添砖加瓦吗?即使是隐藏了借给手机吉祥号开光来推销联通新号段这样的商业因素,又如何?
遗憾的是,很多事并不像表面所显现的那样完美,尤其是关乎慈善。事实上,正因为“开光手机号筹善款”这件事设计得太过完美,才更让人感叹善款筹措之艰难——笔者并不排除在慈善捐赠活动上组织策划的作用,但是,在商业推广和慈善活动越来越紧密联系的背后,在慈善捐赠活动越来越需要强调甚至依赖策划与设计的力量背后,我们是否还读到了慈善事业的某些无奈?
在“开光手机拍卖捐赠”的活动中,有一个报道细节很耐人寻味。一位有心的记者在拍卖现场,对50多名竞拍者中的30人进行了现场随机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参与竞拍者80%是商人,其中,50%看中的是号码本身,54%看中的是高僧开光,20%的人看中释永信颁发的功德证书,3%的人看中赠送的话费和手机。98%的人认为开光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寓意吉祥。不知是记者设计的调查问卷失误,还是竞拍者无心,在这份调查问卷中,我们看不到爱心的“力量”。
捐一点款、做一两件善事就要闹出不小的动静,这是不少企业和富人们的习惯。于是,只要涉及慈善,再寻常不过的一项商业活动、再普通不过的一次消费行为,也很容易被策划成一场轰轰烈烈的“秀”。说到底,在这里,慈善不过是一个完美的布景。
读完这则消息,想起前不久辞世的富豪霍英东。霍英东为祖国的文化、教育、体育事业,以及家乡建设捐献了大量金钱。但是,这么多年,霍英东及其企业从未正式对外公布过其捐赠额,直到最近有心人为他算了一笔账,发觉其捐赠总数已逾40亿港元。而这40亿港元的慈善捐赠,几乎都是润物细无声。
有人说,靠给手机开光来筹善款,这是慈善的尴尬。其实,尴尬的是那些口中念佛、心中无佛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