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学报道 工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纽带,是产业革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我国GDP在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的依赖不断加大,目前我国已经是一个工程大国,工程建设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巨大。但最近一次“公众理解工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的工程素养普遍偏低,现状堪忧。
公众对工程知识了解不多兴趣不大
《现代汉语词典》对工程的解释是:“土木建筑和其他生产、制造部门用比较大而复杂的设备来进行的工作,如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航空工程。”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在回答“当您听到工程这个词的时候,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有24.4%的人回答水利、土木建设工程,有21.1%的人回答希望工程等引申意义的工程,认为工程建设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以及工程建设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人为15.8%,提到工程时想到安全和质量的人有14.2%。
仅有1.9%的人认为工程对环境有污染,有2.3%的人认为工程是高科技,如基因工程。14.8%的人回答“不知道”。说明了我国公众对工程的概念模糊、不清晰。
另外,我国公众对工程知识了解偏低。在这次调查中,设置了10个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回答对5—7个的人最多,回答对8个的人为14.7%,9个为8.9%,10个为1.4%。按照答对8个为标准,那么具备工程素养的人占25%,23.3%的人工程素养较差。
其中,在10个问题中,对“核电站是制造核能的电站”这一观点判断错误的比例最高,为40.4%,判断正确的比例为41.3%;对“手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卫星进行通信”这一观点判断正确的比例最高为82.4%,判断错误和不知道的为9.5%、8.1%,这与我国手机普及率大幅度提高不无相关。
从调查结果分析看,公众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信息感兴趣程度最高,为91.9%;而对各项工程建设的感兴趣比例最低,为48.7%,选择不感兴趣的为6.3%,不知道的为3.9%,可见近六成公众对各项工程建设信息不感兴趣。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工程信息较为复杂,公众听不懂。
公众对工程建设态度积极趋于理性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公众对工程建设持积极态度,90.0%的人赞成“工程建设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一观点。
超过半数的人对工程建设持过度乐观的态度,54.4%的人赞成“工程建设的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越高”,有26.3%的人不赞成这一观点。
部分公众对工程过于乐观,36.4%的人认为“只要通过质量检验就不会有任何风险”,选择不同意的为47.3%,说明对工程风险持理性态度的公众多于持乐观的态度。
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工程利益大于工程风险,46.1%的人不同意“即使工程有风险也应该根据需要上马”,但有37%的人同意这个观点。
近三成的人对工程和环境的认识不够客观,47.2%的人认为“大型工程会对自然环境和动物植物造成不好的影响”,但是30%的人不同意这个观点。
少数公众对工程建设持消极态度,17.9%的人认为“大部分工程弊大于利”;30.4%的人认为“工程越多我的担忧越多”。
工程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更直接体现了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专家提出,应加大工程知识的普及,提高公众的工程素养,使公众能够科学的理解工程,并且理性的参与工程民主决策;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投入到工程与技术事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