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对身体无益的快餐:更容易使人腰部发胖
  • 生活中洗澡刷牙最科学的8个最佳时间
  • 全国各地高考天气汇总
  • 今年美国将遭遇强飓风几率达82%
  • 第十九个世界无烟日 让我们远离香烟
  • 避孕药加进洗发水 头发黑亮涨的快?
  • 八成女性佩戴文胸的三大误区
  • 不干不净 没灾没病?可能确有其科学依据
  • 戴尔膝上电脑5分钟多次*(图)
  • 整容手术5大公开的秘密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特价手机无人能买到,防忽悠大盘点<%=id%>

         手机,这个普及程度已不亚于钥匙扣的东西,由于天生与时尚联系紧密,所以竞争过于激烈,且是随时随地。而今各品牌手机同质化的现象严重异常,各厂商为了把手机卖出去可谓想千方设百计,甚至有人剑走偏锋,不惜跟消费者耍起各式各样的“忽悠”来,手机卖场就是这些“忽悠”的原形毕露之地。

      

    忽悠之一:全线降价

       无论走到哪个手机卖场,总是能在显眼的位置看到诸如“狂降”、“全线降价”等标语,惹得人心动不已,等走近一看更不得了,“原价7180,现价6180;原价3230,现价2980……”经过简单减法运算之后不少人就将心动变成了行动,将降幅最高的那款机型“就地拿下”,然后美滋滋地离开。

      揭秘:为了把重点销售机型推销出去,商家用诸如“全线降价”、“全场打折”的字眼把消费者先吸引过来,又把重点机型的降幅设为最大,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把重点机型推销出去。新手机上市时价格高,利润也大,有时哪怕降几百仍然有的赚。

    反“忽悠”

      全线降价且降幅不小这样的事情大都是发生在新品上市期间,建议新品上市时暂不要急于出手,等过段时间价格相对稳定后再购进。

    忽悠之二:中奖游戏

       不少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玩起了中奖游戏,一般情况下中奖率都是“百分百”,只是那些奖品就不能保证让你“百分百”满意了。

       揭秘:一些商家会宣称购买哪几款机型便有中奖机会,消费者掏了银子后方被告知要抽号,凭号领奖,而实际上商家却已将获奖号码内定。

    反“忽悠”

      消费者要清楚自己要买的是什么,是手机而不是奖品。

    忽悠之三:返券限制多

       顾客购物达到一定数额,商家则按比例赠送给顾客一部分购物券,俗称“返券”,如“买100返50”,“买300送100”等。手机一般都价值千元,返券的数额也不小,于是令不少消费者“意乱情迷”。

       揭秘:好多顾客拿到返券后,才知道返券的使用还有很多限制,比如:返券必须当天用完、过期作废;返券只能在指定的品牌使用;返券一律不找零等。

    反“忽悠”

       手机促销方式花样不断,打折、降价、送礼、返券、抽惊喜大奖……“馅饼”砸出“陷阱”,稍不留神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中了圈套,吃下哑巴亏,所以对待手机促销要格外小心,打起精神严防“忽悠”。

    忽悠之四:特价手机

       诺基亚3100手机99元,摩托罗拉V66手机699元,甚至还有标价1元的手机,相信任何一个人看到这样的广告都会心有所动,但你千万不要当真。

       揭秘:这样的手机是看得见却买不着的。往往是你到店里的时候这些手机就已经“卖光”了,销售人员总是告诉你“特价机型已经卖完了”,就算你第一个进得店去得到的回答恐怕也是如此。

       实际上厂商只是想打出特价的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虽然这种恶炒的行为可能引来责骂声声,但还是可以达到一定宣传效果的,消费者一般不会甘心空手而回,就算真有空手而回者,也给商家增添了人气。

    反“忽悠”

    对于特价手机的广告要视而不见。

    忽悠之五:强行搭售

       王小姐日前遭遇了强行搭售。她在某手机卖场的广告中发现了几款低于市价许多的手机,以为淘到了宝贝,可是当她来到该卖场准备买下其中一款低价的手机时却被告知先得购买礼包,然后才能以低价购买手机。所谓的“礼包”就是品牌电池和充电器。

       揭秘:手机零售利润越来越低,微薄的经营利润使经营项目单一的零售商压力倍增,于是企图蒙骗消费者,通过低价手机招徕顾客,然后在销

    [1] [2] 下一页

    售过程中强行推售“礼包”。

    反“忽悠”

    遇到这种情况,王小姐就是大家的榜样,要坚决拒绝强行搭售。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