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激光技术专业的博士,他曾参与过世界前沿的新型激光器研发,他曾经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科学家。今天,他将站在母校北京理工大学的舞台上,开始自己的全国高校巡唱讲演首站演出。虽然已出版了第一张唱片,但事业有成的他仍迷茫于曾经的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
-最初的梦想——想当科学家
“为了盯一个实验,我可以30多个小时不睡觉。”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历程,留着一头长发、脖子上带着链子的孙逊眼神仍有一丝憧憬:“大学的专业其实是爸妈给选的,我自己更喜欢去读理论。我曾经想做个科学家。”
1971年出生的孙逊,从小就对自然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高中的时候,他就得过全国物理竞赛3等奖,在家乡徐州的物理、化学竞赛中屡屡获奖。
在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后,孙逊考上了母校的研究生,转到应用物理系。研究生期间他直接接触科研课题。“那个时候,我几乎天天都泡在实验室里,为了盯一个实验,我可以30多个小时不睡觉。我发现自己真的迷上科研了。”
由于曾在北京理工大学实习,孙逊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该校光电工程系激光实验室读博士,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辛建国。
孙逊说:“那时候,我们做的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课题——氦氖激光器研究。我几乎是投入身家性命去做的。当时想法很明确,我一定要做出东西来,要扬名立腕,要成名成家。”
-第一次梦碎——毕业就失业
“拿着激光专业的博士*,我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
但是,孙逊没有成功。在实验室里做了3年,孙逊悲哀地发现,课题仍然没有结果,这使他失望极了。“在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也是做一个课题,也是没有做成,我对于科研已经没有信心了。”
几乎是没有准备,孙逊毕业了。“答辩完,我走出实验室的那一刹那,就知道再也回不去了,因为事实证明了我不适合。那一年,我27岁,除了激光物理学科的科研,我什么都不会,而一旦离开了实验室,我就什么都不是。”孙逊至今仍清楚记得当时的彷徨。
毕业后面临的就是失业。3年博士,孙逊一直在做科研,从来没有想过找工作的事儿。读博士期间,同学们都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计算机,毕业之后也大多因为这一技之长,找到了计算机、通讯方面的工作。但是,孙逊一点准备都没有,“拿着激光专业的博士*,我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
“事实上,激光物理专业的博士生如果毕业后不搞科研,确实没有什么可去的单位。目前,市场需求导致大多数企业都是产品型的,而不是开发研究型的。所以,我们的毕业生肯定会转行。”孙逊的博士生导师辛建国教授进一步证实了孙逊的说法:“我们实验室的学生,毕业后做本职的相对要少。其实在我们这一代也是这样。当年我们大学毕业33人,真正做本专业的就我一个人。”
-第二次寻梦——做个音乐人
为排解内心苦闷,他在深夜写出了第一段旋律。
没有“先见之明”的孙逊,只好先回到上海,在家呆了3个月。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销售,月薪2000元。由于他英语较好,他的销售工作居然非常出色。“之后,我的每一份工作还是销售,但这和我的科研一点关系都没有。”
那段时间,他极其苦闷。他觉得音乐能够表达自己,于是开始默默写歌。第一次写歌是在一天凌晨3点半,孙逊脑子里竟然鬼使神差地出现了一段旋律,挥之不去,于是起身用笔记下了这段旋律。此后,孙逊做了一个新的决定——写写歌玩。
虽然孙逊并没想到,自己的一时兴起,竟然会成为一份日后的职业。但是为了再拥有一个做梦的机会,他把此后在生意上挣到的钱,都用在了支持自己的音乐梦上。1999年,孙逊来到北京,挣钱、写歌、唱歌。
今年,孙逊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多些时间给自己》。但此时陪伴在他身边的人已从昔日的导师,换成了今天的音乐总监和市场总监。
[1] [2] 下一页
-是成还是败——反思放弃科研
“我没有遇到过解决不了的音乐创作问题。”
成功后的孙逊坦言他的迷茫:“在科学研究上,我是一个失败者!现在,我写歌、唱歌,虽然也做得比较成功,但我一直在想,我搞了10年的科研就这么放弃了,国家培养我到底是让我做什么?”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孙逊始终没有回答“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但长期严格的科研训练,让孙逊学会了一件事,就是去独立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应该不懈努力,但如果发现了不能解决的客观依据,就放弃,这是实事求是。”
正如辛建国教授所说的一样:“读博士主要在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不管做不做本专业的事情,都应该是个人才。”
6年前,孙逊没有完成氦氖激光器的研究,他失败了。今年,孙逊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他成功了。不是因为创作音乐比当科学家容易,孙逊说,而是因为音乐创作的好坏并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这也是它最区别于自然科学的本质所在。“我没有遇到过解决不了的音乐创作问题,碰到问题,我就会翻翻书——让人欣慰的是可学习的文献很多,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太多优秀的音乐了!”
这恐怕就是孙逊最终放弃科学,选择音乐的真正原因。
晨报记者 代小琳
●记者手记
博士转行是喜是忧?
坐在一头长发的歌手孙逊面前,听他讲关于物理的种种实验、研究,我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孙逊的导师说,博士转行,是极为普遍的一个现象,但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大学是为了培养人才的,各方面的人才。但他的这些说法,却没有回答我一个简单的问题:国家花费很多钱培养一个博士,然后让他转行,这应该吗?
其实,这个至今依然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与大学专业的设置相关。目前,很多学校还保留了许多“冷门”专业,每年招生是问题,就业还是问题。
大学是素质教育,但对于高端前沿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只是强调素质而不注重投入产出比的话,也未免太不经济了。
孙逊成功固然可喜,但如果孙逊们太多,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了。晨报记者 代小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