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讯 据外电报道,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莫扎特出生前就开始听音乐了,4岁时就开始自己作曲。接受音乐胎教与日后成为音乐家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美国音乐教师郎唐·坎贝尔对此进行了探索,并向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提出了建议――
早听音乐早受益
莫扎特的例子并不意味着只要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接受音乐教育,出生几个月后里就会展示出莫扎特那样的音乐天赋。但据美国著名音乐人、教师、1997年的畅销书《莫扎特效应》(The Mozart Effect)一书的作者唐·坎贝尔说,在生命早期哪怕接受一点点的音乐教育,也会获得很大好处。当然了,莫扎特比别人表现得更好一些。
坎贝尔表示:“音乐的力量能够影响理解感知的方式和把握,我们从音乐中想要得到的有形式、重复、变化,总之,很多很多的东西。”作为一名美国人,坎贝尔周游世界,推广他的“音乐的有益特性”的理念,他发行了一系列“莫扎特效应”CD,里面编辑了许多音乐,这些CD的对象从还没有出生的胎儿到蹒跚学步的儿童再到学生,应有尽有。但是,对于他的工作和努力,也有人提出了批评,有些批评者嘲笑他的工作是伪科学,他的研究只是为了向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推销玩具、CD。
对于别人的批评,坎贝尔也有话说,他强调说,他并不是要制造神童或者怂恿家长们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他的目标是让父母、医生和音乐教师相信,音乐是“治疗、创造和发展的强力催化剂”。
音乐有神奇的作用
坎贝尔说:“我没有在哪张CD里面说听了就会变得聪明起来,或者如果你让孩子听这些CD,孩子就会立即入睡,那样的话,真有点太天真了。我要说的是,通过听我的音乐来发展对声音的感知能力。进入耳朵的任何东西都会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情感和表达的工具。”
坎贝尔是音乐疗法的狂热者,他认为音乐让孩子更快乐、更健康、注意力更集中,他的观点有大量的证据支持。1997年出版的专家研究发现,在加护病房里治疗的早产儿如果听古典音乐,比那些不听音乐的早产儿能够更快地增加体重,出院的时间也更早,而且比那些不听音乐的早产儿活下来的机会更大。
1998年,美国管理学术性能力倾向测试的学院委员会发表了一篇报告,报告显示,喜欢唱歌或者会玩一种乐器的高中生比那些不去唱歌或者不会弹奏乐器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高52分。音乐对成年人也有神奇的作用,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听轻柔的古典音乐的大学生平均得分比不听音乐的大学生高出21.3分。
孩子们之所以特别爱听莫扎特的音乐,是因为他的音乐中最重要的旋律一再重复,而且为耳朵提供了熟悉的音乐结构和节奏,坎贝尔认为这才是音乐有益的关键所在。莫扎特是这种欢快的奏鸣曲的大师,他的每一首作品的每一个乐章都有一个主题,然后发展,再后重复这个主题。
坎贝尔说:“孩子们经常倾听莫扎特的音乐,有利于健康地成长。音乐可被用来作为一个‘声音标记,用音乐代替‘上床睡觉时间到了这样的提示。你放特定的音乐,就象告诉孩子们睡觉时间开始了一样。”不仅莫扎特的音乐可以作为声音标记让孩子去睡觉,任何音乐都可以,包括优美的乐曲、有节奏的说唱或者圣歌等都可以作为声音标记。
坎贝尔建议,并不是非得专门抽出时间来听音乐不可,做日常工作时也可以听音乐,比如做饭或者洗衣服等都能成为欣赏音乐的机会,家长应该有信心将日常生活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要与孩子一起培养音乐兴趣。他说:“家长利用自己的声音非常重要,不要害怕与孩子一起唱歌,要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聊天。”
谨防声量过高
但坎贝尔提醒,许多儿童承受着分贝过高的噪声,父母们也经常意识不到这些声音对孩子带来的伤害。一个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婴儿就立即进入一个声音环境,电话声、手机声、电视声、飞机声甚至是其他的大孩子的吵闹声等,所有这些都用声音都对婴儿的耳朵进行轰炸。
坎贝尔说:“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处在声音和各种刺激的包围中,这对儿童的生活产生压力和混乱,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尽管坎贝尔认为音乐像血液一样重要,但有些音乐却是非常糟糕的。他说:“只有那些声音很大的音乐才是不好的音乐。有时候,我甚至认为,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更多安静的空间,而不是音乐。我们需要想一想,我们是否创造更安静的住宅,更安静的思想。” (杨孝文 任秋凌)
[1] [2] 下一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