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方舟子科学打假是中国科学的悲哀
  • 独目人山谷: 独目人是神话还是史实
  • 坠入凡间的血雨 外星生命来到地球
  • 骗局,05年真假难辨的科学界8件勾当
  • 专家透露方舟子与外星人接上火
  • 中国诺贝尔奖希望之星的伪科学人
  • 韩国克隆之父必须公开的羞耻之事
  • 揭露违背科学原理的科技骗局无需进行举证
  • 从草堂走向大雅 风水教授变身艺术家
  • 狂人与人类复活科学计划科学吗?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id%>

        今天人们谈中医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多数都相信中医治病有很好的效果,但同时又认为中医的理论是不科学的。

        那么究竟中医是否具有科学性?这也是目前中医界急待向公众介绍和解释的问题。

        一

        祖国中医学可谓博大精深,据考证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从出土文物中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医对人体的解剖、病因病理、疾病的诊治等方面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存最早的医书中就已经将人体经脉系统化,在药物和针灸等外治法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内经》、《难经》等就记录了先秦以来的医疗实践经验,而且融进了一些哲学思想,形成了中医初步的基础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和医疗实践的结合促进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基础理论的形成。正因为其哲学理论高度明显超越当时的临床实践水平,所以为后来中医临床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指导。

        “五行”学说作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五行”学说是战国时的思想家们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后来又增加了五行相生相克、循环终始的内容。例如《内经》就用“五行”来说明人体脏腑器官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生克”关系。其中经脉系统化就是早期的经络知识与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学说相结合的产物。而“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等思想就将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和人体健康紧密相连。早期的中医理论就将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这中整体观恰恰正是中医理论的基本特征。

        古代的医学器具和技术条件不足,但中医将医生作为诊治主体通过“望、闻、问、切”去诊病。此外,“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的基本方法,它要求医生要根据不同疾病的各自特征,作出相应的或特异的治疗。“辨证论治”可以把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变化,有利于从疾病的全局考虑其治疗方法,还能采用某些特异性治法和方药,进行特异性治疗。

        二

        就拿这次俗称“非典”的疫情来说,其实,对“非典”一类疫病中医早就有深入研究。早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疟、痢、疫”的记载。“非典”实际上就是一种温疾病。

        《黄帝内经》把这类病叫“热病”、“温病”、“伤寒”,有详尽论述。因为它受寒、伤风。感冒引起,有高烧,又叫“寒热”。有头痛、腰酸、界干,喘咳、多痰、呕吐、儒泻等症状。有的因受“厉气”、“虚邪之风”浸袭(实即今天所说细菌、病毒),会发生温疫,严重的会导致许多人死亡。销经》中有“五疫”之说。

        著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邓铁涛教授就认为,从1700多年前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中医就已经有了防治流行性外感疾病的经验。后来随着中医对外感疾病认识的逐渐深入,到了明清,又有了吴又可的《瘟疫论》和吴瑭的《温病条辨》,形成了中医独特的温病理论。中医没有病毒学说,但这些病原体已经被概括在中医的戾气之中。中医诊治的关键在于辨证论治,不是把着力点放在对病原体的认识上,而是根据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进行辨证论治,而这些辨证论治的理论及方法历传两千多年,的确是中医战胜非典的武器库。

        祖国医学认为,温病有轻有重、有急有慢、有普通有特殊、有典型有非典型、有风温、湿温、冬温、暑温、秋温、温热、温疫、温毒、温疟之分。致病原因不仅是风寒浸体,而且是“乖戾之气”、“戾气”、“清气”、“疫气”“疫病”、“疫邪”、“疫毒”“毒气”、“邪毒”传染浸入。这些也即今天的细菌、病毒。主要由口鼻而入,也手接触等传染,往往“沿门合户,皆相染易”,甚至一村、一县、一个区域大面积暴发流行。致病力强,病情严重,有时一夜三变,几天就死人。由于环境、气候、人类、邪毒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热病邪毒也会发生变异。中医非常讲究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往往一人一药,一症一药,根据病情发展不断调整用药,处方相当多,历代文献资料极为丰富。

        据解释,非典型肺炎的病人都有“风”、“热”、“湿”的症候群,治疗上对因进行“驱风

    [1] [2] 下一页

    ”、“清热”和“化湿”。“风”表现为畏寒、怕冷;“热”表现为高热39度以上、口干、口苦、痰黄稠带血丝;“湿”表现为腹泻、头重脚轻,感觉疲倦、乏力、胃口差。以上符合由广东省卫生厅公布的《广东省非典型肺炎病例临床诊断标准(草案)》中的症状特点。

        三

        中医确实是发达而深刻的。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西医首先想到的是病毒是什么样的,如何开发检测试剂,预防疫苗,及杀病毒的药物。问题是现在非典已经有了几个变种,使西医望尘莫及。而中医呢?中医讲邪(病是邪的东西)不压正,邪不侵正,一正压百邪!

        明朝的时候中医就完全明确自然界中有一种特别的物质称为疠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无论老幼碰到即病,而且这种疾病从口鼻而入。 中医学的高峰瘟病学强调治疗这种瘟病以祛邪为要义,配以疏理透达的药物治疗。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的樊正伦教授曾经指出,现在多数的治法,是诸药并用,欲围非典而歼之,但是由于无法杀灭病毒,结果适得其反,造成逼邪入里。

        邓铁涛教授也指出,中医并不为查清变异极快的病毒而伤神,而是有一种全新的与西医不同的治疗思路。邓老说,我们的治疗不在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意祛邪,更注意调护病人的正气,并使邪有出路,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毒邪不能与热相结,其势必孤。中医注意祛邪,不是杀病毒,只要毒邪发透,其烧自退,体内达到新的平衡,其病自愈。所谓祛邪,可以汗解,也可以从小便去,从古至今,中医的祛邪之法可谓丰富多彩。西医知道发汗可以退热,今天不少青年中医也学了西医用退热针退热,而不知应该出微汗才能祛邪,大汗淋漓病必不除。出大汗虽能一时退热,但过后又会发热。西医还有一个理论就是高热会损脑,故一遇高热便用冰敷,不知一冰便使邪气内伏,邪无出路,病必缠绵或有后遗症,故中暑证冰敷者多有死亡。

        美国中医药专业协会会长彭定伦医生就强调中医药在萨斯治疗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中药应该起主要治疗作用。他说:“由于非典的疾病来源、即病原体以及传播方式我们都不很确定,而且目前西医的治疗都是针对一些症状的治疗,*多半靠人体自身康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医在非典治疗过程中可以占据主要地位,当然也需要西医的支持疗法。”

        无疑,中医是具有科学性的。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防治非典战争中,人民群众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中共中央*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总指挥吴仪在2003年5月8日下午与在京知名中医药专家进行了座谈,他强调,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不断创造、积累、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在重大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许多独特的理论和有效的方法,是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此次疫情发生以后,中医药专家研究探索非典型肺炎的发病和诊疗规律,积极运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救治病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经验非常宝贵,需要进一步总结、研究和推广。

        看来对中医的科学性需要我们的中医界进一步做好阐释和普及的工作,通过有效的中医教育的发展,最终让人们认识中医,相信中医,从而使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得到保护和发扬。

        笔者从来没有研究过医学,但作为记者曾与几位著名老中医交流过,以及在“非典”期间连续编辑了关于中医能治非典的版面,所以也看了一些中医材料。写此文也不过是代中医众贤言几句而已。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