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全球变暖达最高温 世纪末北极熊可能绝迹
  • 世界跳跃日仅为幽默 网页中发现三大破绽
  • 日本借助地球模拟器预测未来30年天气变化
  • 达尔文雀进化神速 自然选择的新发现
  • 安徽古民居拆卖凸现中国民间文化保护空白
  • 全球幸福指数调查 中国居31发达国家靠后
  • 2020年可婚男性将过剩 专家呼吁优化人口生态
  • 英调查显示瓦努阿图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国家
  • 百慕大魔鬼三角——虚构之谜
  • 敦煌旅游增设沙画新景点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专家考证华夏始祖华胥 显现真实历史面貌<%=id%>

    一个远古传说中的华胥古国,三个神话中的上古人物,在专家的考证和实地调查下,逐渐显现出真实的历史面貌;一次全球华人的隆重恭祭,一座沉寂百年的华夏祖陵,再次走出历史的迷雾,请看--被遗忘百年的华夏始祖华胥。

    2006年的3月1日,也就是农历丙戌年的二月二,对于蓝田县华胥镇来说是一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华胥镇举行了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虽是一次民间祭祀,却盛况空前,4万多人参加了祭祀活动。“人太多了,周围饭店、商铺都把东西卖完了,连甘蔗价都涨到平时的2倍,还卖完了。这还是没有怎么宣传,连周边好多老百姓都不太知道这件事情,要不来得人会更多。就是4万人,保守的算,每人消费10块钱,那天就给当地农民增收了40万!恭祭大典后,反响是热烈的,通过众多的新闻媒体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华胥陵和华胥文化。”回忆起当时的盛况,华胥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深有感慨的告诉记者。

    这次祭祀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被人们遗忘了近百年的华夏始祖母———华胥氏,重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从文史材料中走向真实生活。恭祭华胥氏大典后,保护开发华胥陵成为华胥镇政府的一件重要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目前为华胥陵开发作准备的前期搬迁工程已经开始启动。

    传说中的华胥文化

    华胥是何许人也?可能知道的人很少,但提起她的一对儿女———伏羲和女娲,大多数的中国人却都耳熟能详,女娲补天、伏羲推演八卦都是中国最古老的传说。

    关于华胥、伏羲、女娲的文字记载,散见在《山海经》、《太平环宇记》、《太平御览》、《淮南子》、《列子》等古籍中,这些传说中的人物,近似神灵一样隐藏在历史迷雾中,以至于我们也更愿意把他们作为神话人物。但走进蓝田华胥镇,一个个真实的历史遗迹、古老的村落名称、流传在民间的古老故事、考古的不断发现,却越来越向我们揭示,去掉那些神奇的渲染,这些神话传说中包涵着太多的真实历史信息。

    孟岩村、娲氏村、女娲村等这些华胥镇的村庄,外表都很普通平常,但这些看似平常的村落里,远古时代曾经生活着一个叫华胥氏的繁荣的母系氏族部落,后人称为华胥古国,它与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据专家考证,华胥是我国最古老的母系氏族社会中杰出的部落女首领,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在距今约八千多年前,华胥为了生存,带领部族民众不断的游徙,足迹遍及黄河流域。她和子女伏羲、女娲及其后裔,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胥文化。华胥文化对人类历史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制嫁娶之礼”,使远古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认识大自然,后来被炎黄的后裔逐步发展成为《易经》;“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

    “华胥镇这个地名就因为它是华胥氏生息繁衍劳动过的地方,《帝王世纪》载‘庖羲氏母曰华胥氏,燧人之世有大人迹,华胥履之而生庖羲氏。’《山海经•内经•郭璞注》也说‘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生伏羲’。在华胥沟附近的雷家庄正好位于华胥河畔,原是一片沼泽地带,相传就是当时的雷泽。在华胥镇和华胥、伏羲、女娲有关的遗迹和地名还很多,如:画卦台、华胥窑、遇仙桥、毓圣桥、三皇祠、轩辕庙等。随着现在考古的发现也证明,蓝田地区有130多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在华胥镇的支家沟和十里河的西余家沟等地,发现旧石器遗址数十处之多,新石器人类遗址20多处,这些都证明华胥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所以传说中的华胥古国遗址就在现在的华胥镇这个说法是可信的。至于华胥古国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由于那个时代没有文字,今天的人已经很难说清楚了。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过‘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可见华胥文化和我们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关系极其密切。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关华胥、伏羲、女娲的许多传说故事,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夹杂着许多神话成分,但它们都有实际的历史素材,因此也很有史料价值,值

    [1] [2] [3] 下一页

    得我们重视。”蓝田县华胥文化研究专家曾宏根给记者介绍了有关华胥文化的一些情况。

    有关华胥传说流传至今最有名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伏羲画卦、伏羲女娲兄妹结婚延续人类和黄帝梦游华胥国等。其中在民间广泛传播,而少见于古籍记载的是伏羲女娲兄妹结婚这个传说。传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只有伏羲女娲两兄妹,因为坐在葫芦里,被漂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当他们看到这个世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为了人类延续,结为夫妻。在结婚前,他们对天发誓说:“若苍天允许我们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四山之烟聚而滚磨合。”发完誓,他们两个人把磨石推下沟去。这时只见四山之烟果然聚合,再看磨扇也紧紧的合在一起,于是两人结为夫妻。后人为了纪念伏羲、女娲结合,繁衍人类的功劳,就把他们所在的山叫“磨合山”,滚磨盘的沟叫“磨盘沟”,并在磨合山上修建了“人种庙”,后来因“人种庙”名字不雅,改称“仁宗庙”。而且据一些专家考证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类似的传说故事,这就可以说明华胥不仅是汉族的祖先,而且很可能也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祖先。

    而在“黄帝梦游华胥国”的传说中,则透漏了更多的关于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列子》中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形态,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等一些情况,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至今华胥镇保留有一块关于记载“三皇”功绩的碑石,其中一通碑石上,中间有“华胥国”三个大字,左边有“伏羲肇娠”右边有“黄帝梦游”的字样。

    急需保护的华胥陵

    这么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至今的保存情况却令人担忧。记者在华胥镇孟岩村看到,现在遗留的华胥陵已经破坏严重,在陵墓的顶端住着10来户人家,茅厕、猪圈也建在陵上。保存完好的只剩下西边的10多米,村民今年在大典前在这段陵前修建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小场地,中间放置了一个大香炉,用于祭祀。而据华胥镇镇长雷新刚介绍,原来的华胥陵东西长80米左右,南北宽20-30米,高20米,在解放前不但有墓碑,而且有祭坛,村民们逢年过节还祭祀。解放后,在农业合作化时把祭坛毁掉了,还有一座大钟,在大炼钢铁时毁掉了,在陵的东边原本有一座三皇庙,后来也拆的不见踪影。除此之外,陵东还有一条华胥沟,原来上边有座桥叫遇仙桥,传说是华胥妊娠女娲伏羲时走过的桥梁,现在沟底依然郁郁葱葱,桥已经不见踪迹。以前屡屡出现在《陕西省志》、《蓝田县志》的三皇故里,现在也只能找出具体方位,其他遗迹荡然无存。传说华胥氏生伏羲、女娲的窑洞,至今还有遗迹,是在华胥镇宋家村的一块断崖中部的两个窑洞,当地人称它为“华胥窑”。

    这些遗迹今天大多数都散落在一些村落里,有些村民甚至就生活在这些遗址中,他们中除了少数的老年人还知道这些历史传说,其他人已经对这些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很陌生了。可以说时代变迁,世事沧桑,正在使这些这些历史和遗迹走向末路。与这些历史遗迹在普通老百姓的无人关注中逐渐消逝相反,许多专家学者却对这些历史传说和历史遗迹高度重视。

    2001年12月,蓝田县召开了一次华胥陵开发论证会,与会的有石兴邦、樊维岳等专家教授,大家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一致认为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是伏羲、女娲的生母,是我们的繁衍之根,中华民族的始祖,位于蓝田华胥镇孟岩村的封土遗址,就是华胥陵。对于华胥的文化意义,专家提出了三点: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陵是中华民族的母亲陵;华胥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著名考古专家石兴邦认为,保护利用华胥陵,有利于增进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统一,这一切必然会升华为爱祖国、爱族群、爱家乡的巨大动力;纪念华胥氏,承认它是我国历史的开端,是还历史本来面目,从而把传统的古史系统大大地提高了,这对正确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和坚定文明古国的信念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专家任本命也曾为了华胥陵的保护四处呼吁。蓝田的曾宏根、樊维岳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本地专家也为华胥陵的论证作了许多实地调查和大量文献整理研究工作。

    保护开放初露曙光

    经过近十年的调研论证,史料搜集,华胥陵的真实性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今年3月份,世界华人联合会、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中国史前文化研究院、黄陵基金会、蓝田县人民政府等10多家单位共同主办了首次全球华人恭祭华胥氏大典,陈忠实、钟明善、陈小潮等各界社会名流,齐集孟岩村的华胥陵下,代表全球华人恭祭了华胥氏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可以说,保护开发华胥陵工作已经进入实质的实施阶段。

    “首先准备把华胥陵先保护起来。今年准备把住在陵墓上面、周围的群众迁走,恢复陵冢,搞好陵墓的绿化,不要人为的再破坏陵墓。然后开始陵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华胥纪念馆。从长远的说,我们准备作一个十几年的大规划,口号是‘开发一座陵,建成一座城’,陵就是指华胥陵,城指文化城,也就是说依靠华胥陵和华胥文化的开发,把我们华胥建设成为一个有着浓郁特色文化的小城镇。现在有些外商也来和我们谈开发,他们都很看重华胥镇得天独厚的文化文物资源优势。”华胥镇的镇长雷新刚给记者介绍了政府在开发华胥陵方面的一些想法。

    记者了解到,对于华胥陵的开发保护,许多专家都极力赞成,认为意义重大。但目前的困难还是不少,一是华胥文化缺乏确凿的文字记载,所以难以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这个问题,任本命教授认为,在远古时期,文字尚未发明之前,很多事情都是靠口头相传的,这就是民间传说。虽然,史书记载黄帝的大臣仓颉造文字,但现在发现的文字实物却是甲骨文,不过是殷商时代的事情。就是黄帝、炎帝事迹,也主要是靠民间传说。司马迁也是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将他们写入《史记》的“本纪”之中。而在蓝田、临潼的连片地带,华胥、女娲、伏羲的遗迹和传说如此之多,这不能看作是偶然。另外,黄帝、炎帝的遗迹也很多,例如炎帝陵在陕西宝鸡有,在湖南也有,孰真孰假很难说,就给开发造成了问题,唯独华胥陵蓝田才有。

    再者就是资金问题。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华胥镇很难从财政拿出大笔的专项资金用于华胥陵的开发保护,而迁移陵区内的群众、修建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华胥陵保护开发的瓶颈问题,现在虽然有外商对项目很感兴趣,但都还在初期的洽谈阶段。著名专家石兴邦曾经在华胥陵开发论证会上说,保护开发华胥陵是为弘扬开辟梓的远古先民的盛德,作了一件前承古人,后启来者的永垂千古的大好事,也将使三秦大地增添一个新的精品级的历史文化景点。

    的确,保护开发华胥陵的文化意义和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于这样一件宏大的工程,需要更多人的关心和支持。

    上一页  [1] [2]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