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思考:从人类穴居与进化折射出的心理问题
  • 姐弟恋隐居深山半世纪 探险队员以为是野兽
  • 思考:从人类穴居与进化折射出的心理问题
  •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金刚界坛向游人开放
  • 文化遗产争夺战实质上是很狭隘的利益之争
  • 瑰丽丛林的神秘一族 生活中没有数字和色彩
  • 研究表明新奥尔良市正以不同速度迅速下沉
  • 端午中秋等节日已列入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单
  • 考古发现越王勾践迁都之地在今江苏连云港
  • 梁山泊进行旅游开发 将建水浒文化旅游区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家叹六朝大墓好风水 推测墓主是孙权亲戚<%=id%>

    新网4月26日电 据金陵晚报报道,经过连续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终于清理完六朝大墓的甬道,并出土了一些有价值的瓷器、陶器等文物。专家推测说,墓主身份可能有四种可能。

    专家惊叹“好风水”

    得知大墓的消息后,许多专家特地前往江宁上坊,实地考察六朝大墓,“风水真好”成了这些专家到现场的第一感觉。考古人员说,六朝时期的墓葬特别讲究勘舆之学,要“后有靠,前有照,左右环抱”,这座墓也不例外。它的东北方有两组群山,可谓“背山”,寓意“前有远瞻之力,后无后顾之忧”;同时山呈现八字形,形成一个风口,寓意“顺顺当当”,古墓就坐拥在两山环抱之间。另外考古人员发现,在墓地前方不远原来有一处水塘(因施工需要被填平),可谓“面水”,寓意“聚财、有生气”,“风水这么好的墓,决不是一般身份的人能安葬在这里的。”现场考古专家王引说。

    此地名叫“孙家坟”

    六朝大墓位于江宁上坊的科学园,原来这里是一个小村子,叫中夏村。可是当地老百姓也把这里叫做“孙家坟”。由于东吴大帝孙权葬于钟山之阳之吴王坟,即今梅花山,这个孙家坟着实让人产生联想。王引介绍,江宁一带本身就是孙家的大本营,也是他们从事活动最多的地方之—,因此从该墓的规模和规格来看,完全具备这种可能。但具体要看墓室里能不能找到墓志砖、买地券或者竹木简牍。这些东西一般都会聚集在甬道或前室,但从目前情况看,甬道里空无一物,只有期望前室有所发现了。

    墓主身份四大推测

    作为最早—批在江宁从事文博工作的文物专家之—,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王引对于江宁上坊的六朝大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俗称孙家坟,相信不是随便叫的。”通过实地了解和查阅史料,王引介绍,六朝大墓很可能与孙氏家族有直接关系,并向记者推测了几种可能。

    猜想一:孙策之墓

    根据:大墓朝向东南方

    “如果真是孙氏家族之墓,第一考虑的就是孙策。因为孙策的墓葬到现在也没有确切的说法。”王引说,孙策是东吴开国帝王孙权之兄,他打下了东吴的大片江山,而江宁、湖熟一带也是孙策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之一。他生前只建造了将军府,没有过一天帝王的生活,孙权继位称帝后,追封兄长并建造大墓是非常可能的。

    另外大墓的朝向也是王引推测这是孙策墓的依据之一,因为古人安葬一是讲究风水,二是讲究家乡观念。六朝大墓选址已经占尽了风水,但有一点很奇怪,它没有以方山为“照”,朝向是偏向东南方,这‘恰恰是孙策故乡浙江富阳的方向,因此朝向东南,意喻“魂归故里”也能解释得通。

    猜想二:吴国太之墓

    根据:发现石羊灯座

    在六朝大墓的墓室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石羊灯座,用来放置长明灯。这个细节让王引对于墓主身份的推测多了一种可能。“在古代羊有两种象征意义,一是代表吉祥,另外一种则代表孝顺,因为羊是跪着吃奶的。”王引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吴国太为孙坚之妻。其长子孙策一统江东后,国太资助钱粮,对东吴的发展很有贡献。孙策临死前曾叮嘱孙权一定要尊敬吴国太,此后孙权一直孝敬有加,死后按照非常高的规格厚葬也不是没有可能。

    猜想三:东吴大将

    根据:墓砖纹路

    [1] [2] 下一页

    六朝大墓的墓砖纹路非常复杂,有放射纹、钱纹而且墓砖中还有楔形砖,非常烦杂,工程量也很浩大,因此不太像东吴早期的墓葬,如果是东吴晚期,那么像吕蒙、陆逊等战功盖世的大将被厚葬在如此风水宝地也是可能的。

    猜想四:皇族一支

    根据:“孙家坟”的名称

    东吴四帝:孙权、孙休、孙亮、孙皓,其中孙权葬在梅花山,宋山大墓可能是吴景帝孙休的定陵,孙皓被俘后葬于洛阳,孙亮则被废杀。南京作为东吴国都长达59年,如此规格的墓葬很少出土,再加上此地流传“孙家坟”这一俗称,说不定埋葬的就是孙氏皇族一支,既然不是皇帝,那更可能是王爵级的人物。

    上一页  [1]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