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录祖先荣耀和历史 凳子比金钱还宝贵(图)
  • 姐弟恋隐居深山半世纪 探险队员以为是野兽
  • 思考:从人类穴居与进化折射出的心理问题
  • 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金刚界坛向游人开放
  • 家叹六朝大墓好风水 推测墓主是孙权亲戚
  • 疆天山塞种人生殖崇拜岩画亟待保护(图)
  • 险队顺利冲出罗布泊 22日晚抵达乌鲁木齐
  •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中国五大美女集中营
  • 长城较好墙体不足两成 保护长城刻不容缓
  • 家译碑文揭明光寺历史 填北京地方志空白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崖密室 神秘古崖居主人原来是东北小矮人<%=id%>

    /P>

    神秘古崖居主人原为东北小矮人

    平均身高在1.6米左右,可能来自东北某古老民族———

    百余间山崖密室,谁是这里的主人,他们在岩石中精心打造,究竟为了什么?

    延庆大山深处,“鬼衙门”故事流传多年,这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在北京的延庆县,八达岭长城的北面,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一般人们管它叫做军都山。实际上,过去它一直叫“北山”。因为地处大山深处,所以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传说。但是在这众多的传说当中,有一个“洞沟”的故事却特别引人注意。据说,要是沿着山沟往里走,走上一阵子,就会看到一个衙门,这个衙门有很多很多的房子,可从来没有人住过,因为它是一个鬼衙门。这个洞沟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所谓的鬼衙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1984年,负责文物调查工作的延庆县文物管理所前任所长程金龙走访北山周围的村子时,第一次听老人们说起了“洞沟”。他吃了一惊,就在自己身边的北山里头,会隐藏着什么秘密呢?程金龙在村民的带领下进山一探究竟,果然在山崖上,发现了规模庞大、整整齐齐的一排排洞室,看样子像是用来居住的屋子。从勘察结果来看,洞室分布在两座山崖上,一共有140多间,样式很丰富———有单间,有里外套间,甚至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结构。原本遮挡在前面的山体不知在哪年哪月坍塌了,露出了这些石屋。程金龙觉得很奇怪:什么人会在这里造屋子?目的又是什么?

    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与这些石屋相关的记载。石屋里几乎什么也没留下,墙壁上只有凿痕,没有文字或图画;屋子里空荡荡的,门窗也都成了一个个空洞。考古人员就像是面对着一座空城,一切与原来主人相关的证据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测量发现,石屋高度普遍偏低,难道这里曾经生活着一群小矮人?

    2006年初春,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的副教授王昀带着学生来考察这片建筑,这里已经有了新的名字叫古崖居。

    王昀主要从事人类居住形态的研究,他认为在居室的构造尺度里,往往隐藏着人类留下的重要信息。可一进屋,王昀和同学们就觉得不对劲:个子稍高一点的人站在屋里不得不弯下腰,测量发现,几乎所有的房间高度,基本都在1.7米到1.8米之间,在今天来看普遍偏低。“实际上在测绘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很多疑问,古崖居层高这么矮,会不会在这里面生活的是一群小矮人呢?”王昀说。

    在山体中开凿这么多石屋,究竟是不是为了居住?根据以往的研究,王昀相信,居室的大小、高矮一定与住在里面的人密切相关。王昀发现在古崖居里面,所剩的东西不是很多,和人之间能够产生关系的就只剩下一个火炕。能不能在火炕上面发现什么?

    王昀和同学们开始着重研究屋内

    [1] [2] [3] 下一页

    现存的火炕遗迹。很快古崖石屋的测绘图纸制作出来了,大家研究后发现,火炕的长度很不一致:有1米多的,也有2.4米的;但是,大多数的宽度都在1.6米左右。我国北方火炕的宽度往往能够反映出使用者的身高。由居室的高度与火炕的宽度可以推测:古崖居的主人平均身高在1.6米左右。

    有考古证据表明,火炕起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最早的记录出现在1600年前。石屋的建造者会不会来自东北?他们在这里安家又是为了什么?

    使用铁质工具,古人如何能把一整座石头山开凿成一幢“大楼”?

    另外,专家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古崖居的房间都是坐东向西,这很不合常理。古崖居的建造者,深处北方这样一个比较冷的环境之下,他们居然舍弃了阳坡,而把房子盖在了背阴处,的确让人很难理解。

    在测量火炕的同时,又有了一个意外的发现:火炕的分布不平均,前山与后山差别很大。前山洞穴面积比较大,很多都没有火炕,而后山火炕、马圈都比较齐全。不难发现,前防御、后生活,分工明确。不仅如此,程金龙曾经发现:传说的衙门真的存在,它就隐藏在前后山之间。前山和后山之间有一个被称为“官堂子”的地方,意思就是当官的开会的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类似集会、祭祀的地方。最不可思议的是,古崖居整个山体都是花岗岩石结构,古人如何能把这一整座石头山开凿成一幢“大楼”?在屋内墙壁上可以看见一道道刻痕,专家们疑惑,使用古代的铁质工具,能完成这样的工程吗?

    王昀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找来石匠,完全用铁质工具,在山体上试着开凿一间同样的石屋呢?王昀找到了有着40多年开石经验的石匠张明远,希望用最直白的事实验证铁器的效力。

    张石匠开凿过数不清的山石,但在花岗岩山体上打凿洞穴石门还是头一遭。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张石匠和徒弟二人干了两天,仅仅打出了一个石门的轮廓。这足以验证一点:仅凭借简单的铁质工具,改造花岗岩的山体并非没有可能。只是开凿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专家估算,这里的总开凿量有3000立方米到4000立方米,起码需要100人,不间断地开凿5年,才能把山体变成现在的壮观洞室群。可是这神秘的建造者到底是谁呢?

    建造者周密规划打造了一个家,为什么又抛下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建造者在石屋中没有留下更多线索,但程金龙坚持在古崖居周围继续调查走访。终于,他又有了一个震惊的发现:形式相同的石屋远不止古崖居一处。在北山一带,这样的石屋至少还有七八处。不过,它们的规模都要小,有的几间,有的几十间。室内同样也没有遗留的物证。如此大面积的分布,意味着古崖居的建造者人数众多,在规模上足以构成一个部族———一个神秘的部族。

    程金龙马上将新的发现告诉了北京的有关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王玲得知消息后,立即开始在史料中寻找线索。翻阅文献时,一支曾经强大的民族吸引了她的视线:这是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奚族,唐朝晚期曾出没在妫州的北山附近,而妫州指的就是今天的北京延庆一带。

    王玲了解到,奚族后来背叛了契丹,集体迁往现在的延庆北山一带,曾在山中居住,但没人知道确切的位置。可是奚族以游猎为生,理应对帐篷更熟悉,他们能造出这样完整的方形石屋吗?王玲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奚族的居住模式有过相当大的改变,很可能把汉族的房屋形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在山地上凿成了像屋子一样的东西。

    住在这片山崖上的人们,曾在石屋里烧火做饭,在下面的马厩喂饱牲畜,到“官堂子”举行祭祀……可是,既然周密规划、投入心血打造了一个家,这些人为什么又抛下它,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说这里是奚族人的家,那么,历史文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条线索:奚人在“北山”生活了大约30年,之后被契丹发现,强行遣返东北故乡。斯人已去,空留下一片设计巧妙的石屋,让后人去猜想。时光荏苒,一天表层山体坍塌,露出了山崖石屋这一奇观。

    上一页  [1] [2] [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