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工作的白领蒋捷每天都坐地铁上班,习惯打开mp3听听音乐或早新闻,很少抬头看看车厢里的广告。但今天一早,坐地铁的蒋先生顿觉眼睛一亮——车厢里的广告都换成了淡蓝色的海报,一首首英国诗人的名作跃然纸上,还有朗朗上口的中文翻译。当看到海报下端写着“上海和伦敦地铁文化交流,同时有4首中国唐宋诗词在伦敦地铁展示”时,蒋先生惊喜地说:“好创意!有品位!”
伦敦市长下午来沪
感到惊奇的不仅是白领蒋先生。今天清晨,500幅英国诗歌海报首次亮相上海地铁一、二号线的车厢,威廉·华兹华斯、迈克尔·布洛克等英国“诗仙”、“诗圣”的名作将与市民“如影随形”两个月。市民们既学到了不少美妙的英文单词,又为英语诗歌的别样意境所折服。在申城吹起这股清新的文化风,是英国文化协会、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和伦敦地铁公司的共同点亮的创意。
今年2月,大英 图书馆里举行了一个简短却意义不凡的仪式,宣布中国诗词将被译成英文,在具有140年历史的伦敦地铁以及各大图书馆里展示2个月。此后,杜甫的《春夜喜雨》、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白居易的《红鹦鹉》等在伦敦地铁站台、车厢里陆续出现,还用毛笔书写了诗词的标题,倍添中国气息。今天下午,英国伦敦市长肯·利文斯通专程来沪,把地铁诗歌的“接力棒”传到上海。
苏格兰小城读唐诗
今天上午,在英国拉夫堡大学 留学的上海女生唐一钦在电话里向记者讲述了她在伦敦查林十字街车站,看到英文版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的激动之情。“能在离家9千多公里的城市看到大写意的中国书法,感觉好亲切!”小唐说,英国的地铁诗歌文化已经有20年历史了,虽然每年都可以在地铁车厢里看到3个系列18首古典和现代诗,但中国诗词还是头一次出现。
而这次入选在申城亮相的4首英国诗中,除了十八、十九世纪的作品外,最“年轻”的一首是44岁的英国当代诗人凯瑟琳·詹米创作的。凯瑟琳曾在1989年到过中国,但从未来过上海。一听说自己的诗会在上海与中国公众见面时,她惊奇地说:“一个在苏格兰小城里生活的女性写的诗歌,能在千里之外被一个从未谋面的人(上海市民)阅读,真是一件奇妙的事,这让我觉得世界充满了希望。”
专家观点
在诗歌里中西交流
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教育领事师捷表示:“这是中国诗歌的精神和普通的伦敦市民之间的沟通。汉语现在在英国很热,地铁里展示唐诗给英国公众提供了一个接触最优秀的中国文化的机会。”据悉,这次在上海展示的4首诗的作者都和中国或多或少有联系。威廉·华兹华斯、威廉·布莱克的诗曾被郭沫若、美学家宗白华译成中文;迈克尔·布洛克的作品深含东方意蕴,他还翻译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诗。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史志康教授更是高度评价这一交流活动:“诗歌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两个国际大都市以其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作为传播载体,可以让这一瑰宝在普通百姓中焕发新的魅力。市民学英文诗也能了解英国文化和思维模式,在迎接世博会的过程中,有利于营造 上海人‘海纳百川’的文化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