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欣喜地告诉记者,我市考古工作者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勘探发掘中,发现了罕见的宋代“靴状”竖井墓。
市文物考古所袁东山副所长介绍,根据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他们承担了辉县毡匠屯墓地2000平方米的发掘任务,时间从5月中旬进场,到11月初结束。
“这里的墓葬方式和重庆差别很大。每个墓葬的入口都做成了一个深七八米的‘靴状’竖井。”袁东山说,身居中原的古代人,似乎早知道这里地势平坦墓葬易盗,所以在埋葬时,先挖一个靴状竖井,然后再横向挖墓,墓口一般都在1米长,0.8米宽左右。
袁东山介绍,考古者发掘了27座宋墓,墓内随葬品极少,最常见的就是一二件瓷碗、瓷盏和瓷罐,及少量铜钱;还有部分除了棺钉一类的残留外,无任何随葬品发现。这种“薄葬”现象,反映了中国历史上丧葬观念的一个巨大变化,即用纸明器代替传统的实物在埋葬时焚化,这种变化一直持续影响到现代。
袁介绍,在考古挖掘中,发现了中国丧葬习俗变迁,经历了先秦时期的礼性、汉唐的事死如事生、宋以后的示意性,最终步入了现代社会的文化习俗继承性,这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另外就是,到了北宋后期,土墓尽管在形式上没有太大变化,但基本上不再出土像样的随葬品,估计使用土墓的人的身份降低,这种状况与北宋社会经济迅速走向繁荣有关。
袁东山欣慰地说,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发现并迅速清理各类遗迹91处,其中墓葬55座(汉代至清代),灰坑31个,水井2个,道路一条和沟两条。出土文物400余件。
袁说,在辉县毡匠屯墓地,出土了汉、唐、宋、清各时代的随葬品,种类包括铜镜、铜钱、铁矛、陶俑等,相当部分保存完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