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研究叠层石发现十亿年前每一年至少有500天
  • 北周粟特人墓葬再现 出土一具完整围屏石榻
  • 未解之谜:为何东海岸分布着大面积海草?
  • 美国科学家发现某些细菌控制脂肪吸收和存储
  • 考古学家称塞浦路斯就是亚特兰蒂斯城的顶端
  • 狮子座流星雨活跃期来临 本周掀三次小高潮
  • 美试验飞机再挑战飞行极速 预计为音速10倍
  • 探秘首博文物大修:白塔寺密封册至今未开封
  • 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展开 探明12处文物区
  • 考古发现:福建东山再现疑似古沉船遗址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研究表明婴儿能分解自己的部分细胞维持能量<%=id%>


      婴儿出生时,他们与胎盘食物供应的联系就被切断了。新的研究表明,他们能分解掉自己的部分细胞,可能是用来维持能量,直到母亲来给他们哺乳。


      多种生物的细胞都能通过一个名为“自我吞噬(‘自己吃掉自己’)”的过程,分解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此来重复利用自身的组成部分。酵母和蠕虫具有多个协助它们吃掉少量自身细胞的基因——其中部分基因能被饥饿所触发。然而,研究人员迄今只发现了一个
    哺乳动物的自我吞噬基因:Atg5。在饥饿的成年大鼠体内,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存在于全身各处,只有脑部的含量较少。日本东京都医科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Noboru Mizushima及其同事希望弄清,刚刚失去母亲子宫食物供应的新生儿是否能利用自我吞噬作用维持能量,直到他们开始吸吮母亲的乳汁。


      为了弄清这一点,他们繁育出Atg5基因缺失的小鼠。新生小鼠看上去相对比较健康,但如果不开始吃奶,它们的死亡速度就会比挨饿的正常新生小鼠快一倍,这说明它们缺少某些正常小鼠拥有的营养成分。研究小组还向小鼠体内插入了一种能发绿光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细胞进行自我吞噬的过程中可使其变亮。研究人员对出生3小时至2.5天的正常小鼠的各种组织进行了检查,发现心脏、横膈膜和肺细胞的自我吞噬作用活跃,而大脑则不然。Atg5基因缺失小鼠并无这种活动,证明该基因在新生儿自我吞噬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他们在11月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结果。


      密执安大学安阿伯分校的细胞生物学家Daniel Klionsky表示,该研究首次表明,哺乳动物体内的“自我吞噬作用与正常生理过程——出生——之间具有明确的联系”。他说,此外该结果还表明,婴儿出生后即立刻对体内储存的蛋白质和脂肪加以利用。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