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国科学家警告地球人严密防范火星生命污染
  • 专家阐述贺兰山岩画遭受破坏的三大主要因素
  • 周公庙遗址首次出土铭文青铜器 铭文数达23
  • 流星在澳上空* 释能相当于500吨*炸药
  • 研究发现阿斯伯格综合症可能与孤独症相交叉
  • 美国宇航局称仍无法做到在空中修复航天飞机
  • 专家发现贺兰山西侧沙漠约形成1.5万年前后
  • 北京门头沟首次发现古岩画 似有古人居住
  • 澳夜空惊现3个连体圆形UFO 发红绿蓝三种光
  • 考古发现陕西地质专家推测周都遗址具体位置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研究显示工蜂通过外激素控制战斗蜂的数量<%=id%>


      蜜蜂向来以高度组织性著称,在蜜蜂组成的“社会”里,每只蜜蜂都扮演着精心分派的角色。但是,它们到底怎样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劳动力总数?一项新的研究显示,工蜂通过一种外激素控制蜜蜂幼虫的发育程度,从而达到控制蜂群中“战斗蜂”数量的目的。


      工蜂刚出生时承担打扫蜂房的工作,然后逐渐把职责扩大到照看蜂群、储藏食物,在2至3周大时最后“进阶”到终极职业——四处觅食的“侦察员”和捍卫领地的“战士”。
    其中进化到“战斗蜂”的转变,和蜜蜂体内的激素水平、脑部结构转变和好战表达程度的提高有关(sciencenow,2003年10月10日),但是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人们仍不清楚。家猜测,成年蜜蜂通过一些化学物质控制幼蜂的发育,已有经验表明这只在它们能彼此触碰到时才能实现。


      法国阿维尼翁大学的研究生Isabelle Leoncini和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的学家Gene Robinson一起,开始着手寻找这一神秘物质。他们发现和“护士蜂”相比,战斗蜂的蜜胃里油酸乙酯的浓度要高大约30倍——这种脂肪酸混合物作为蜂群外激素的组分,控制着蜜蜂行为的进化。研究者在本周的《美国科学院院刊》网络版上报告,幼年工蜂吃下油酸乙酯和蜂蜜的混和物,2到3天到后开始变得冲动好斗。Robinson说,蜜蜂的寿命只有5到6周,但是这段时延确实存在。他们认为战斗蜂很可能是在交换食物时,将这一外激素传递给小工蜂的。


      英国设菲尔德大学的昆虫行为学家Francis Ratnieks说,这一发现揭示了一个有趣的负反馈机制。他解释,负责收集花蜜的“集食蜂”最有可能接受战斗蜂传递下来的外激素,而它们恰好是下一批要成为“战斗蜂”的蜜蜂。当蜂巢里的战斗蜂很多——例如雨天——巢里的油酸乙酯水平就会升高,集食蜂向战斗蜂转变的过程就被延迟。反之,战斗蜂数目减少后,油酸乙酯水平回落,集食蜂成长的速度就变得更快。他表示,通过这一方法,蜂巢不需任何“集权统治”,也能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条件,优化配置“蜂力资源”。 (刘英楠 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