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3位关键人物 讲述中国南极冰盖考察
  • 法国科学家称乍得人是全世界最早人种
  • 我国积极推进七大天文工程
  • 摩尔定律问世40年 失效后仍会出现类似规律
  • 里海发现神秘两栖人形怪兽 目击者人数众多
  • 安徽发现7例异常染色体 填补遗传学研究空白
  • 遗传性乳腺癌可预防 基因检测方法有望推出
  • 中国血吸虫病人有84万 病人得到大规模救治
  • 自然探秘:大自然为何爱螺旋?
  • 心理学家首次发现:人类利他行为与基因有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披露物种流失最大黑洞:科研人员夹带出境<%=id%>


      文/记者 李健


      本报北京1月18日电


      一个小小的塑料袋,就可以携带几百个物种和遗传材料出境,如果事先没有申报,对出境人员的随身行李里的这个小塑料袋,海关几乎不会注意。几百个物种和遗传材料就可以轻易地从中国到达另一个国度。


      薛达元说,每年都有很多科研人员出国,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我国物种和遗传资源流失最直接的责任人。


      “这是最不好统计的一条物种流失途径,也是最不为人们注意的一条流失途径,更是流失数量最大的一条途径。”薛达元说,经济上的利益,促使了这样一个流失黑洞的产生。


      薛达元表示,根据他的了解,在这样一个物种和遗传资源流失的黑洞中,携带种质资源出境的主要有以下类型研究人员:


      第一类是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单位从事农、林、牧、渔等相关方面的研究人员;第二类是相关院所和综合性大学生物专业的研究人员;第三类是生物资源就地保护和移地保护设施(如自然保护区、动物园和植物园等)的研究人员。


      “这些人都是打着学术研究、合作的旗号携带物种出国,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带着一包小小的种子出去,已经违法了。”


      薛达元强调说,虽然这些出去的人,也带回了很多国外的物种和遗传资源,但是国家对此没有严格的规定和相应措施,造成了物种交换的无序,很多珍稀物种就此流失。


      科学研究上的利益,是这些科研人员携带物种资源出境的一个原因。


      薛达元解释,一般来说,国外研究机构邀请科研人员出国的原则通常是,你在国内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同时需要你把已经做好的研究材料带到国外继续研究。这些已经做好的研究材料,就包括了大量的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


      “如果没有这些好的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别人可能不会邀请你出国合作。物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些科研人员出国的资本。他们可以把本单位或自己手头的种质材料作为一种资本,拿来交换获取国外给他们的高额奖学金,以及良好的工作学习待遇等等。”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相关报道: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