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吸引着世界旅游者的目光。
9月15日上午,第三届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在甘肃省敦煌市开幕,莫高窟再度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的目光。旅游业内人士预计,由于这次文化旅游节持续一个多月,在时间上与即将到来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旺季相连,莫高窟作为敦煌的标志将再度迎来旅游高峰。
然而,蜂拥而至的游客却不是莫高窟所能承受的。以泥草为主要材料制成的敦煌莫高窟壁画,能以较好的面貌保存千余年,已是不小的奇迹。千年来风沙的侵蚀、雨水的渗入,加剧了石窟的衰败,但近100年来,随着自然、人为破坏的加剧,莫高窟崖体侵蚀、洞窟坍塌、塑像断裂、壁画脱落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莫高窟的所有洞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病害。尽管专业人员进行了富有成效地治理,但是,石窟整体衰老的趋势难以逆转。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种用脆弱材料制成的艺术,敦煌要实现永久保存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游客增多使莫高窟过度“疲劳”
统计数据显示,自1979年以来,到莫高窟旅游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长:1984年突破10万人次,1998年突破20万人次,2001年突破30万人次,2004年达到43万人次,2005年又增加到47万人次!迄今为止,莫高窟共接待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总数已经超过400万人次。
游客增加同时意味着对莫高窟环境人为扰动的增加。监测表明:大批游客参观,导致窟内温度、湿度频繁变化,打破了洞窟原有的恒定环境,这已经成为导致壁画屡遭病害的重要原因。敦煌研究院曾在体积为143立方米的第323窟做过试验:40名学生在窟内滞留37分钟,呼出的67%的水汽、52.3%的二氧化碳留在了窟内。窟内二氧化碳因此升高了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了10%,空气温度升高了4℃,而这些都会侵蚀壁画,使病害加重。
游客参观对洞窟的不利影响已被科学试验所证实。而参观的季节性、时段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据统计,到莫高窟来的游客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这三个月的游客量占全年游客总量的65%左右。旅游旺季,莫高窟日接待游客达三五千人,“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则要超过5000人。而一天之中,游客又集中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有限的几个小时。游客过于集中,使一些洞窟常常处于过度“疲劳”状态。
就这样,伴随着游客的进出,室内温度、湿度、气体处于变化之中,洞窟难得有“喘息”的机会,对彩塑、壁画的潜在威胁难以排除。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