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国政府的文物主管部门为保护受到人为破坏威胁的万里长城,正在采取一项新的措施——发动长城沿线的群众充当“长城卫士”。
在拥有万里长城起点的河北省秦皇岛市,政府文物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长城保护员机制”,将境内250多公里的长城分74段划置,每段专门雇佣一名在长城脚下居住的农民担任保护员。
这74名保护员每月对各自负责看护的长城段进行10次以上的巡视,并向文物主管部门书面上报长城的现状。每名长城保护员每年可获得政府给予的500元现金补贴或其他物质奖励。
秦皇岛市抚宁县城子峪村农民张鹤珊就是其中的一位长城保护员。平均每隔两天,这位52岁的农民就会登上自家附近的一段明长城进行巡护。每次巡护,张鹤珊都要在残破陡峭的城墙上行走10余公里,一年下来得穿烂6双胶鞋。
但是对于长城保护员来说,更大的痛苦则来自“长城破坏者” 的谩骂、围攻甚至是报复。张鹤珊在一次劝阻几名长城破坏者时,竟被推倒摔成重伤。
经过3年的试行,这一长城保护新机制已显现成效。秦皇岛市文物管理处处长阎乐耕说:“长城损毁的情况比3年前至少减轻了一半。”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长城保护员机制的实行,不仅阻止了大量破坏长城的行为,而且还提高了长城沿线村民自觉保护长城的意识。张鹤珊说,在城子峪村,以前不少村民拆下长城砖石盖房、垒猪圈,如今一些村民又将长城砖石送还回来。中国国家文物局对秦皇岛市保护长城的做法表示认可,并计划在长城沿线的其他省份推广这种长城保护员机制。
北京市和甘肃省等分布有长城的省区市已开始启动这项工作。为了“照看”境内长达629公里的长城,北京市建立了乡镇村的长城管护网络,并成立了长城专职管护队。
分布有4400多公里长城的甘肃省也建立了省、县、乡、村四级长城保护体系,特别是在长城沿线的村庄,成立了由当地村民组成的“长城保护小组”,并实行村主任负责制。
“仅靠人数有限的文物专业人员根本无法对绵延万里的长城进行有效保护,必须发动民间力量。”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
长城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中国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修建这种防御性的工事,一直延续到明代,长城累计长度超过5万公里,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何保护长城一直是令政府头疼的事。近年来,长城遭到破坏的事件屡屡发生。2005年,河北省金山岭段长城因举办大型“锐舞派对”,致使长城内污秽物大量堆积;河北省境内长城著名关隘紫荆关还曾被贴上瓷砖,闹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但更大的破坏来自游客“到此一游”之类的刻画。
据2002年中国长城学会考察结果表明,明代万里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不到20%,有明显可见遗址部分不到30%.
2006年初,国家文物局启动了长城保护工程,一方面首次全面调查并用先进的测绘技术精确测量长城,以摸清长城的“家底”,另一方面对长城本体实施保护修复。国家文物局的官员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城保护管理条例》已起草完成,计划今年颁布实施。
【责任编辑 张洪】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