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新华网郑州7月11日电 正在立陶宛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唯一一项文化遗产项目——安阳殷墟,正在接受代表审议。百余年前因发现甲骨文而震惊世界的殷墟,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11日,记者电话连线正在立陶宛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他说,“申遗”无论成功与否,殷墟的价值都是永恒的,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也将是永远的。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的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也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表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表明,它不仅是一个地下文物宝库,而且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殷墟进行评估后认为,殷墟突出的价值堪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媲美。
上世纪初,人们在发现“甲骨”的同时发现了殷墟。1928年,中国学者开始对殷墟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1961年,殷墟与 长城、故宫等文化遗产一起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中国学者对殷墟的研究成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陈爱兰对记者说,近年来,中国政府在保持殷墟原有的风貌、体现遗址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在殷墟保护范围内,村庄、道路与企业发展规模受到了严格的控制,近5年来,安阳市政府对殷墟遗址周边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共拆除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近20万平方米。
殷墟的不可移动文物基本上都属于土遗迹,不适合展示。安阳市文化局局长李阳生说,作为文化遗产的殷墟,必须让公众相信安阳殷墟地表以下的确埋藏有丰富的商代遗迹。
目前,文物遗迹在原地封存起来的情况下,根据不同情况或者采用抬升地面、复原局部或整体的办法,或者采取在文物遗迹上面用地面沙石、植物标识出来的方法,将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殷墟甲骨文发现地等重要遗址遗迹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甚至用地面覆盖玻璃罩的方法将祭祀坑的惨烈情景也逼真地展示出来。
为了增加遗址的教育功能,展示还增加了如甲骨碑林、甲骨文走廊等科普项目,使人们在休闲和娱乐中学习到丰富的甲骨文知识。
如今,细心人在浏览殷墟时会发现,殷墟博物苑的大门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建造的。甚至博物苑内每一处指路牌,都被设计成了有趣的形状,或像古代的草亭,或像龟甲的腹部。当人们在草亭下面给朋友打电话的时候,甚至可以找到自己姓氏的甲骨文写法。
“在保护和展示的过程中,殷墟始终坚持了尊重科学、尊重专业的态度。”李阳生说,“殷墟所创新的土遗址保护和展示方法,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所委托的考察专家的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 徐洋】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