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类的生存正面临着众多的威胁,这些危害不仅来自环境、食品、交通和疾病等方面,而且来自最新的科学技术发展。”这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风险研究中心的格雷教授,在5月16日结束的“新技术是人类生存的威胁吗?”国际会议上表示出的强烈担忧。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科技成果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在快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其本身。如何吸取历史上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教训,是当今科技发展中,政府、科研人员和公众必须严肃面对的重大课题。生物转基因技术和纳米科学技术是当今最为热门的两大科技领域,这些领域研究成果的不断获得和应用,会不会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呢?在5月15-16日特拉维夫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来自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的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对于这个命题再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对转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可能带来的危害,需给予高度重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菲多若夫教授认为,在转基因技术领域,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有待回答,比如:基因被修饰过的食物是否含有毒蛋白、食用DNA和基因修饰过的食物是否可靠、抗生素基因可否进入人体、从谷物中逃离出来的基因(即基因流)是否会带来问题等。美国尽管目前没有限制转基因产品,但对转基因产品的上市审查非常严格,需要通过联邦药品管理当局(FDA)等三个主管部门的审批,成本很高。
以色列西伯来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赫斯博格教授说,在2003年曾有20多家专业媒体对转基因农产品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转基因技术给现代农业带来的影响,与现代农业给传统农业造成的影响一样,是一种品种、产量等方面的技术进步,不会给人类造成危害。但是,在宗教、道德,以及长期性的后果不确定性方面,对转基因技术需要予以高度重视。以色列于2003年专门针对转基因问题进行了立法,在确保公众获得更多的知情权的同时,要求科研人员关注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他认为,尽管科学家讲道德,但是,科学作为探索自然和未知世界的工具,是不受任何道德限制的,因此,科学研究不会因为道德问题就此中止。
相比而言,与会者对于纳米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不像对转基因技术那样表示出太多的担忧。但是,纽约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系主任拉费洛维奇教授指出,人类的细胞对于10纳米大小的粒子不具备保护能力,因此,在我们不得不进行补救之前,需要了解更多与纳米粒子有关的细胞生物学知识,探讨使用这些材料的合理性。
英国剑桥大学纳米科学实验室主任韦兰教授认为,近期来讲,纳米技术尚没有表现出危害人类生存的问题,但是需要关注和研究纳米粒子的影响问题。并且,从长期出发,需要关注纳米技术可能产生的对人类隐私和人口增长方面的影响。
美国赖斯(Rice)大学生物和环境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阿斯曼教授则认为,纳米本身并不安全,问题是我们如何安全的使用。在这方面需要回答的问题有,工程纳米粒子的危险性,如何才能获得安全可靠的纳米粒子,以及什么是低成本的纳米材料等价物。
二、在政府、科学家和公众三者之中,政府的作用更为显著
荷兰沃根林根大学应用哲学系主任考特赫斯教授认为,在判断科学探索是否有利于人类的价值方面,科学家往往处于盲目的地位,无论是转基因技术还是其它新技术,科学家追求的只是为人类消灭贫穷和疾病;而公众更是处于弱势地位,况且目前人们对于公众及公众舆论的概念理解,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因此,在减少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方面,各国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它需要充分考虑公众的舆论,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引导科学探索和技术发展朝着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建立全球网络,研究公众参与模式,提高公众参与的水平和全面性,从社会和技术发展两个方面,综合评价技术发展的影响。
特拉维夫大学环境系赫宁博士认为,为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企业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早期的科学研究之中。与此相应,由于受到科研投入的影响,科学研究的方向今后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市场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因此,能否控制好科技发展的负面作用,政府的责任将越来越大。该校社会科学系拉宾洛维茨博士强调,政府、科学家和公众的对话必须避免过去的错误,在转基因领域更是如此,如果在信息、风险研究等方面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那么公众将会误解和拒绝这些领域的技术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