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俄发明集成电路干印法
  • 技术趋势早知道
  • 前景广阔的泡沫技术
  • 乌克兰时兴饮食治癌
  • 司机的第三只眼——车载影像监控系统
  • 未来新技术产品在芯片上生产婴儿
  • 新技术给人类生存造成了威胁?
  • 科学创造奇葩纳米花
  • 切断粮草饿死癌细胞
  • 旁人偷听不了你的话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信息

    荷兰造出高速纳米存储器<%=id%>

    荷兰造出高速纳米存储器

      几十亿个小机械杠杆开关,可能用于未来的MP3音乐播放器存储歌曲,或用于未来照相机存储图片。这一新创意听起来十分奇特,但是,荷兰凯文迪什动力公司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了样机,这种极微小的纳米存储器可比现有存储器耗能更少,也能更可靠地存储数据。

      典型的现有计算机存储器是以电荷或磁荷形式存储数据的。而凯文迪什动力公司称,他们研制的纳米存储器采用几千个电—机械开关,能肘节上下,以便像二进位那样代表1和0。每个开关仅几微米长、不足1微米宽,比人的头发丝小100倍。它不但能读、写数据,比传统计算机存储器耗能减少100倍,存储速度提高1000倍,还更耐高温、耐辐射。

      纳米存储器中装有上万个导电金属杠杆开关,每个仅几微米长。它是利用光刻技术,在模板上刻制出所设计的导电金属开关,然后用化学方法将不需要的层面溶掉。对处于杠杆型开关下的一个电极施加小电压,开关就能向前弯曲,接触到开关的接点。由于对这一杠杆的分子间作用力,一旦碰接,杠杆也将保持其位置,甚至当电压被取消时也是这样。利用向杠杆的另一端施加电压,可发生反方向动作。在几千个开关重复这一动作,就有可能在纳米存储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

      凯文迪什动力公司目前已开发出了能存储256千位数据的装置,适合于简单的微型控制器。

      该公司希望,最终能将更多的小杠杆型开关装在一起,以便能存储更大量的数据。这种纳米存储器可用于未来的便携式iPods音乐播放器或数字相机。此外,由于纳米存储器的耐辐射能力,它还特别适用于太空飞行器。(张孟军)

      日本用机器人当保安

      日本一家公司宣布:他们将正式启用一种新开发的机器人保安系统。这种系统除可作为保安机器人使用外,还可以用于替代警力执勤和执行其他繁重的保安任务。据悉,这种保安机器人可承担固定路线的巡逻,以及设备检查等重复性工作。该公司计划在一年内将这种机器人投入使用。

      这种机器人配备有4个监视摄像头和1个位置校正摄像头,以及激光雷射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麦克风、火灾传感器等,采用直流24V锂离子电池作为驱动电源,机身尺寸为宽580mm×高1088mm×进深610mm,重量为90kg。该机器人还可以爬坡,爬坡角度为±5°,可在轮椅专用坡道上行走。这种机器人连续工作时间为1.5小时,所使用的驱动电池充电时间很短,只需1.5个小时便可充满电。而此前已上市的老式机器人则以串联两个直流12V铅电池的方式来供电,在巡逻程序结束后会自动与充电器连接进行充电,不过,在充电期间机器人不能行动。而这种新型机器人则通过更换电池就可以连续工作,大大增加了机器人的使用效率。

      日本一些公司积极推进机器人的应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人口的减少。从日本厚生省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公布的预测来看,日本将在2006年迎来人口高峰,随后便会进入人口减少期。此外,15—64岁的育龄人口的比例也将开始下降。因此,日本一些公司认为需要利用机器人解决人口下降所带来的诸多问题。(李彬)

      手机装备文件阅读器

      如果手机可以浏览Word、Excel及PDF文件的话,很多人会感觉非常方便。为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英国匹克塞尔科技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文件阅读器,这种文件阅读器可以装到手机上,装备这种文件的手机一转眼就具备了多媒体显示功能,仅仅一个软件就可以浏览Word、Excel、Power鄄Point、PDF、HTML、JPEG和Flash等各种文件,而浏览器、影像及音乐播放器等产品使用该技术后,也可通过一个应用程序显示和播放多种内容,由于该产品新颖实用,日本一些公司例如夏普、卡西欧等公司开始将这种浏览器整合到手机中,来增加手机的卖点。此外,由于该产品具有出色的抽象层(AbstractionLayer),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将其移植到智能电话操作系统WindowsMobile、Symbian、Linux和PalmRTOS等其他通用平台中,目前相关产品已经问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