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探访印度双胞胎村 医学专家难解其
我国科学家人脸与笔迹识别领域获
专家在南极冰川下发现古老微生物
专家称江西3起地陷与汶川地震无关
专家称房屋倒塌主要不是因为质量
我国三月平均气温近六十年来最高
美专家称:AIDS疫苗研究已步入歧途
专家称:拉尼娜上半年还将淘气
专家揭秘神七五大改进
我国智能交通发展迅速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科普 >> 科普信息 >> 正文
  我国专家证实:黍是东亚最早被驯化农作物  
的方法,磁山遗址窖穴中的遗存是否是粟,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国际学术界和国内部分学者的认可。

  因此,研究者必须首先找到可以有效鉴定这些植物遗存的方法。“由于缺少对腐朽灰化的黍、粟粮食的准确鉴定方法,才使得磁山遗址,这个作为解开中国北方黍、粟驯化和旱作农业起源之谜的关键地区之一的植物考古学研究工作一直没有进展。”吕厚远说,“粟、黍颗粒较小,形态相似,不像水稻、小麦容易发现和识别,特别是在早期的新石器考古遗址中,粟、黍颗粒多腐朽灰化成粉末。如何鉴定腐朽灰化成土的粟、黍样品,国际学术界尝试过许多方法,但没有找到准确的区分方法。”

  植硅体鉴定方法学的突破

  吕厚远课题组选择植硅体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植硅体是一种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充填到植物细胞中的二氧化硅矿物,不同植物细胞中植硅体的形态不一样,当植物死亡、腐烂以后,坚硬的植硅体可以保存下来,利用某些植硅体的特殊形态,可以比较精确地对部分植物进行分类和鉴定。”吕厚远解释说。而植硅体研究作为一门新的微体生物化石学科,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古气候、古环境、农业考古等研究领域。

  吕厚远课题组通过对现代粟、黍农作物和亲缘关系密切的野生草类植物小穗颖片、内外稃片不同部位、不同细胞层的植硅体分析,建立了鉴定粟、黍植硅体的5种鉴定标准。“其实,实验工作就是要细心,用解剖针先将2~3毫米大小的谷子或黍子的颖片、内外稃片都剥离开,再分别去除有机质,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各自的植硅体形态特征,反复检验,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吕厚远认为自己的工作并不是特别有创造性。

  不过,《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的审稿专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指出,这项工作为解决欧亚大陆粟、黍旱作农业起源、传播等许多长期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研究手段,这一成果不仅仅是在粟、黍植硅体鉴定标准上取得了突破,其研究方法还可以推广到小麦、大麦等其他农作物的植硅体鉴定中。论文发表后,被PLoS网站评价为是PLoS七种系列刊物已经发表的与考古有关的论文中最有意义的创新性成果。

  世界旱作农业起源认识的一次重要修订

  利用上述新方法,吕厚远课题组完成了对河北磁山新石器遗址窖穴中腐朽灰化植物遗存的研究。通过对5个窖穴46个灰化样品和1个磁山博物馆馆藏灰化样品植硅体的系统分析,结合不同实验室9个碳14年代学测定结果,吕厚远课题组发现,距今约10000~8700年前,磁山遗址保存的农作物是黍,粟则在距今约8700到7500年期间少量出现。同时,将现代黍、粟和考古样品的分子生物学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样说明磁山遗址的农作物主要是黍。这项研究把东亚旱作农业起源的时间改写到100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时间:2009-7-16 16:39: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