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八月十五话月饼
  • 新型艺术品可察言观色
  • 世界上最胖的人将手术减肥
  • 2007年春节为何大迟到
  • 百年古墙为啥见水显画?
  • 美开发出人工胡须阵列
  • 温室花朵 有点娇斑马花 不能渴来不能冻(图)
  • 两千年前的种子竟能发芽?
  • 1918年大流感高致死率谜底揭开
  • 微笑的蒙娜丽莎刚刚做了母亲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性格能随心而变吗

    应,但受体细胞一旦接纳供体细胞,它们有无发生基因上信息的传达和交流?这些都还是未知。 

      ———事件回放———她变得爱吃“肯德基” 

      据英国《每日邮报》、《每日明星报》报道,美国前芭蕾舞蹈家克莱尔·西尔维亚47岁时接受了心脏和肺脏移植手术。然而自她接受心肺移植手术后,性格平和的她开始变得非常冲动和富有攻击性,并且爱喝啤酒,吃本来并不喜欢的肯德基炸鸡块。 

      由于自己个性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西尔维亚决定调查。她不知道是否自己发疯了,还是继承了心肺捐赠者的记忆。在经过艰苦的查找后,西尔维亚发现她的心肺捐赠者是名叫做蒂姆的18岁男孩,他死于一场摩托车事故,蒂姆生前不仅富有攻击性,并且最爱吃肯德基炸鸡块。 

      他突然爱好写诗 

      40岁的退休货车司机杰姆·克拉克从来都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他从不曾给妻子玛吉写过一封情书,因为他15岁就离开了学校,文笔差得要命。 

      所以当去年的一天,杰姆突然坐到桌子前,开始给妻子写下一行行的情诗、表达细腻的情绪时,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惊。就在半年前,杰姆刚刚接受过心脏移植手术,他确信自己写诗的“怪癖”来自那颗移植的心脏,因为捐赠者一家都爱写诗。 

      10例中就有1例性格改变 

      移植了心脏后,新主人似乎也移植了供体的性格、喜好等,变得相似了,这纯粹是一种巧合?还是心脏也如同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根据科学统计,从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实施后的40年中,每10例接受换心手术的病人中,就有1人会出现性格改变现象。美国加州心脏数学协会的专家也深信心脏并非一个“泵”那么简单,他们最近发现一种能够具有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的神经细胞的确在心脏中工作,并且组成了一个微小但却复杂的神经系统。 

      ———心脏探秘———心脏每年要跳动4200万次 

      心脏似倒置的圆锥体,大小稍大于本人的拳头。-心脏的长径约12—14厘米。心底朝右后上方,有大血管出入。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将氧含量丰富的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心脏通过每分钟收缩60—90次来完成血液的输送,每年总共要跳动4200万次左右。它不停地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 

      心脏里有“记忆细胞” 

      一位科学家研究这种病人因植入别人的器官而性情变化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心脏里贮存有我们大脑受其支配的信息。早就有人提出过人体细胞同基因代码一样,含有一个人全部信息的想法,达尔文就提出了情感生化特征的假说。“性情”,也就是性格,不但是像过去认为的那样储存在大脑中,也是藏在心脏里。这种“记忆细胞”,即性格代码,在心脏移植过程中是否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全身器官都“传播”性格 

      美国Rutgers大学分子行为反应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肯迪斯·珀斯教授的最新研究发现细胞的神经末梢不仅能往大脑传输信息,还能靠一定频率的颤动将其传遍全身,使思想、感情和-在分子级上变成行动。 

      据珀斯说,这些“颤动”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我们器官的“语言”。正是有赖于它们,人体的免疫系统、胃肠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才得以相互“来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性格“印迹”在人体的各个级上都有,其中也包括分子级。正因为如此,是心脏将信息传输给全身的每个细胞,它理所当然也就成了人体内部交响乐的指挥。因此,心脏也是我们性格的“储藏所”。 

      ———仍待研究———得出绝对结论为时过早 

      记者采访的国内多位心脏移植专家都表示,按照现代医学发展的认识,心脏和人体的记忆功能无关,移植心脏应该不会移植记忆,但是无法完全确定。 

      从当今的医学认识来看,人的性格完全是由大脑决定的,但是心脏除了作为“血泵”外,医学发现它还有内分泌功能,分泌调节体液。虽然从目前来看,内分泌不是心脏的主要功能,但是心脏分泌了什么体液,这些体液在全身起到怎样的功能,都还不能说清楚。 

      基因是否决定心血管具有信息传达功能,接纳体外器官和基因是否改变人们的性格……由于基因工程研究还只是初步展开,人体的未知领域远远大于已知领域。专家认为,以目前的科学认识来说,心脏移植的同时移植了供体的性格和爱好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得出绝对的结论还为时过早。 

      ■新闻缘起 

      世界心脏病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今年的大会于九月二日至六日在巴塞罗那与欧洲心脏病大会同时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三万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从而使这次大会成为规模最大的一次。举办大会的世界心脏病联合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表示,此次大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医学界对老年心血管病特性化治疗的重视,促进全球医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 

      世界第一个心脏移植病人 

      1967年12月21日,路易·华什坎斯基,世界上第一个心脏移植病人,靠一颗在车祸中丧生的25岁妇女的心脏活了18天。医生说,这位53岁的杂货商后来开始出现肺炎并发症,病情不断地恶化以致不治而死。那颗移植的心脏直到最后一刻还在强烈地跳动着。 

      心脏移植手术是由5名外科医生共同完成。手术是在华什坎斯基连续心脏病发作,身体虚弱到活不了几天的时候进行的。手术前一天晚上,医生向华什坎斯基和他的妻子解释了手术的程序后,告诉他有一颗合适的心脏可以利用,问他是否想移植这颗心脏。他花了2分钟下定了决心。后来,当移植心脏在华什坎斯基胸腔里又跳动起来的时候,外科医生们和患者都欣喜万分。华什坎斯基术后身体恢复良好,只因肺部出了问题,才夺去了他的生命。 

      未来人体靠猪心脏移植 

      据介绍,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第一杀手”,也就是说虽然心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但也是一个容易得病的器官。在心脏移植中,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供体来源的严重缺乏,而且在质量上没有保证。 

      英国科学家已经开始从事用猪心移植给病人的研究。猪的心脏组织跟人的很相似,而且如今的糖尿病患者早已植入了猪胰岛素,世界上几千名心脏病病人的心脏早已用上了猪心脏的阀门,这表明,用猪心取代人心移植是有可能的。 

      但是人体具有很强的排异能力,血液中存在着“防御素”,当有外来器官进入人体时,“防御素”就会将入侵者包围起来杀死,因此,若将未经处理的猪心移植到人体,几分钟内就会变黑死亡。 

      英国科学家在2500枚猪的卵子中注入人体基因,这些卵子中孕育出了311头小猪,其中有38头带有防排异作用的人体基因。试验表明,这种含有抗“防御素”的猪心脏,在实验室里能够泵人血而不产生排异反应,其泵血时间比普通猪的心脏泵血时间长得多。但是,科学家们还没有进行人体试验,所以这样的猪心要移植到人体内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