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国家一级编剧,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频道策划、撰稿,中央电视台《综艺快报》艺术顾问,《新剧本》杂志社正处级顾问。
天桥的桥可不一般,是天子专走的桥老北京的平民乐园,我指得是老天桥娱乐市场。
天桥有桥吗?有,还不是一般的桥。老天桥在什么地方?元朝时,是元大都的南郊。明朝嘉靖年间北京筑外城,此地成为外城的中心。那时,天坛、先农坛北墙外,有东西走向的一条河,是皇帝祭坛必经之路。明朝建汉白玉单孔高拱桥通“御路”。此桥只为天子所走,因此得名“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封挡。官民只能走两侧木桥。
清光绪末年修马路,改成低拱石桥。民国年间修有轨电车车轨,又改成平桥。上世纪30年代拓宽马路,拆除桥栏杆后,“天桥”便一点痕迹也没有了,桥下的河道,便变为后来的东西龙须沟。桥虽然没有了,但是这个地名依然留下。
平民身无分文也能进来娱乐
元明时代,天桥这一带,河沟纵横,港汊交错,河两旁风光绮丽,杨柳垂条,成为优美的风景区。
北边的前三门尤其是前门一带的商业非常繁荣,会馆、旅店鳞次栉比,人气极旺。由于距天桥这风景区很近,来看景的人络绎不绝,茶馆、酒肆、饭馆兴起来了,为给游人助兴的娱乐项目也就跟上来了,练把势的、说书唱戏唱大鼓书的全来了,形成了天桥娱乐市场的雏形。
但那时这些卖艺的,都是露天演出,称为“撂地”。艺人用大白画一个圆圈,演员就在这个圆圈里卖艺,名为“画锅”。锅是做饭的,意思是有了这个“锅”便有了饭吃。
清末民初,随着南城前门一带交通商贸文化娱乐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天桥一带更兴隆起来,过去不允许的戏园子、游艺园出现,商业、服务业、手工业更兴旺,民间艺人来这里卖艺设场的竟多达五六万人。
这时的天桥市场里,集吃喝玩乐、游览购物于一地,是广大平民活动和求生的场所,是广大平民休闲娱乐的乐园,来客即使身无分文,也可以在卖艺者的露天“剧场”外驻足观赏,得到各种艺术享受。
说唱艺人身怀绝技
另一方面,天桥又是民间艺人的发祥地,北京民间艺术的摇篮。多少曲艺和杂技中的曲种、绝技,如相声、双簧、快板,武术中的硬气功、杠子和车技、空竹等就是在天桥发展起来的。
有句老话叫“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其实这不对,天桥的民间艺术分两大类,说唱艺人和杂耍艺人,也就是说的唱的耍的练的,各不相同。
说的有评书。最早是露天表演,后来有了独脚棚、板凳,再后引入茶馆。杰出的有评书大王双厚坪、王杰魁、袁杰英、品正三、赵英颇、段兴云和连阔如等。
在天桥说相声,出了很多名人。如单口相声的创始人,有“穷不怕”之称的朱绍文,有相声八德美誉的李德阳、焦德海、刘德智等,著名相声艺术家侯宝林以及后来与他搭档的郭启儒、郭全宝,幼年和青年时,均在天桥演出过。
天桥曾出现过早、中、晚期三组人称“八大怪”的二十四个各怀绝技的杰出艺人。早期八大怪,以穷不怕朱绍文和专学各地民间小曲的醋溺高为代表;中期以民国初年的老云里飞、花狗熊为代表,晚期以小云里飞、焦德海、赛活驴为代表。他们或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或像貌奇特、言行怪异,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的。 [下一页]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