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天文爱好者发现奇特气态天体堪称
私人宇宙飞船亮相 七名中国游客有
全球科学家探测重力波 欲揭开宇宙
宇宙飞船等
黄建绿色的宇宙等
宇宙考古学家
四名港人数十年潜心研究 发明宇宙
宇宙可能158亿岁高龄 提前21亿年
未知:银河系诞生于宇宙早期?
黑洞可阻止宇宙中新星诞生(图)
  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科普 >> 科普杂文 >> 科普正文
  宇宙绒粒或许是解释行星诞生的关键(图)  
    天文学家发现一旋绕着附近一颗小星球的由绒粒组成的阵风,他们认为,这一发现能帮助解释星际尘粒是如何聚集在一起并形成行星的。

  据福克斯新闻消息,研究小组成员,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James Graham说:“我们已经发现许多行星和行星的种子,然而种子是如何转变为行星的却仍然是一个谜。对于宇宙绒粒所形成阵风的观测有助于填补这一空白。”

  这种新发现的绒状颗粒比星际尘粒要大10倍左右,并且像新落下的雪(组成中97%是空气,只有3%是冰)一样是多孔状的。

  Graham表示,另一个比较贴切的类比是从干燥机出来的绒粒,这两种材料的多孔性非常类似,并且相结合的分子力也是同一种。

  宇宙绒粒是在AU Microscopii周围发现的,它是一颗比较年轻的红色白矮星,只有1.2千万岁,与地球相距32光年。

  研究人员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镜头上的偏光滤片来观测Au Microscopii发出的主要光线所形成的痕迹,因此只有星球残骸反射掉的光线是可见的。

  通过对星球反射光的测量,研究人员推测出颗粒的基础性质,包括大小和形状。

  光线的散射主要是受材料折射率的影响,折射率是表示光线折射性质的参数。Graham解释说,材料的折射率依赖于它的多孔性,一般多孔性材料的折射率偏低。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绒粒是由大一些的、垒球大小的绒面物相互碰撞而被剥落的。它们的“母体”,即那些大一些的物体会形成更大的物体,并最终碰撞结合成行星。

  Graham在2007年1月7日召开的第209界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说:“一旦它们超过了垒球大小,它们就会开始压缩,更多材料会被填入孔隙间的真空中。事实上我们发现的这种多孔性意味着它们的母体还没有长大。”

  母体被认为位于星球中心的密集地带,被成为“诞生圈”。诞生圈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5年由天文学家提出来的,诞生圈被认为能扩展到离星球46亿英里的距离。认为在这个圈内,碰撞更容易发生,从而形成行星。

  研究人员认为,母体碰撞产生了绒粒,这些绒粒被星球强烈的太阳风吹出来,形成如图所示的这一现象。

  研究小组成员,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的Paul Kalas表示,绒粒的发现对天文学家探索行星诞生理论有深刻影响。他说,如果要得到一块没有多孔性的岩石的质量,可以通过它半径的立方来计算;而对于多孔性材料,同样的公式就不适用了。假设有个理论家想要制作一个模型来说明太阳系中的所有事物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他从基础物理学定理质量与半径的立方成正比来计算结果的话,由于这些物质都是多孔碎片组成的,他的结果不会是正确的。

  Kalas表示,未来的研究可能将聚焦于在其他星球是否有围绕着类似的绒粒。他说:“有关这些多孔性物质是如何来改变星球的质量和发光的探索是一项引人关注的研究。”

时间:2007-1-15 14:25:0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陆 |

Copyriht 2006 - 2007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