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中国子午链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俄罗斯科学院日地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空间物理学家Potapov如是说,“可以从地面了解到空间环境的变化情况,不需要有大型的卫星计划去做这些事情。”10月10日,2006年国际太阳(日球)物理年与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重大科技合作计划研讨会在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国家航天局主办,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子午工程项目办公室承办。
据了解,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项目,沿东经120°子午线附近,利用北起漠河,经北京、武汉,南至海南并延伸到南极中山站,以及东起上海,经武汉、西至拉萨的沿北纬30°线附近现有的15个监测台站,建成一个以链为主、链网结合的,综合运用地磁(电)、无线电、光学和探空火箭等多种手段,连续监测地球表面20~30km以上到几百公里的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和磁层,以及十几个地球半径以外的行星际空间环境中的地磁场、电场、中高层大气的风场、密度、温度和成分,电离层、磁层和行星际空间中的有关参数,联合运作的大型空间环境地基监测系统。
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主任、子午工程建设项目总工程师王赤说,以子午工程为基础,通过国际合作,向北延伸至俄罗斯,向南经过东南亚的有关国家、澳大利亚等,并和西半球60°附近的子午链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