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谷神星升级为矮行星
  • 俄罗斯开始向月球进军(图)
  • 德国大力投资白色生物技术
  • 一项诺贝尔奖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之路
  • 科学家发现火山研究新视角
  • 关于行星的两项决议
  • 伊格纳罗: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 胡伯尔:蛋白质及其结构研究意义重大
  • 西查诺瓦:蛋白质降解难题有待破解
  • 巴特勒:保健现代化旅程充满挑战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月球起源三种假说及其它(图)

    计算表明,目前地月系统的角动量已经远较能分裂出月球时的原地球小得多。那么巨大的角动量又损失到哪里去了,分裂说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共生说则无法解释,为何月球目前的成分与地球有如此大的差异,例如它难以说明月球特别缺少铁元素,密度比地球低的多。

      这样看来,月球很可能既不是地球的“夫人”,也不是地球的“女儿”,更不是地球的“姐妹”。

      1974年,美国天文学家哈特曼(W. Hartmann)和戴维斯(D.R.Davis)提出了一个碰撞分裂假说,认为在45亿年前,原地球受到一个质量与现在火星相当的天体的深度掠碰,于是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被抛掷出去,撞出的一部分残屑慢慢降回到地球上,另一部分则凝缩成绕地球转动的月球。由于月球是由原地球中低密度的地壳和地幔组成的,因此所形成的月球其密度必然比地球小得多。

      之后,一些人对这一假说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从而解释了当今月球越来越多的特点。于是它成了当今很多人赞同的学说。如果硬要把月球的起源归入到地球的“夫人”、“女儿”和“姐妹”三种模式中的一种的话,那么它只能归入地球的“女儿”这一类中,或者说它是其他天体与地球碰撞所生的“女儿”。

      月球的起源问题研究的是40多亿年前月球怎样诞生,无疑它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目前还无法彻底解决。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探索,这个难解之谜最终一定能被揭开。

      (图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原地球,红色部分表示其铁核心,-部分表示其地壳和地幔,被撞出的物质一部分又回到地球,另一部分逐渐形成 绕地球转动的月球)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