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向公众开放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
  • 德国人再次关注北欧模式
  • 韩4G技术公开试验取得预期效果
  • 首次解析H/ACA复合物的完整结构
  • 紫金山天文台落成72周年纪念(图)
  • 日专家成功让小鼠替大白鼠育种
  • 黄禹锡建立了一个私人实验室
  • 俄罗斯大刀阔斧改革科技体制
  • 日拍摄到反映恒星诞生和死亡的照片
  • 佩雷尔曼的研究仍需接受两年的验证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灵武恐龙:叩开远古时代的门

    、吊车等。 

      记者看到,该化石点共挖掘3个坑。主持这次挖掘工作的广西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莫进尤一边忙里忙外,一边给记者介绍说,1、2号坑去年就已经挖掘好,发现了7具恐龙化石个体,其中,1号坑有4具,2号坑有3具。3号坑今年7月份已经开始挖掘,到现在,挖掘工作还在进行,但可以确定,3号坑至少有2具恐龙化石个体。 

      “从目前挖掘情况看,恐龙身体所有骨骼化石都可以在这3个坑中找到,包括珍稀的头骨化石。”参与这次挖掘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专家唐治路给记者介绍。 

      3个坑中化石为何分布不相同 

      走进1号坑大棚,记者看到,这个坑长约十几米,其中,一只恐龙化石,从背锥,到盆骨,到尾骨连在一块平躺在中央,能清楚地看到它的体型。“这种恐龙化石保存的比较完整,这是很罕见的。”莫进尤介绍。 

      而在2号坑,恐龙化石分布的就不如1号坑完整。3号坑的恐龙化石更零散,一个化石和另外一个化石相差几米远。 

      为什么同一个地点,恐龙化石的保存情况会相差这么大? 

      唐治路解释,从种种迹象可以推断,这里在亿万年前是一个河谷口:3号坑位于河道的中央,这里水流湍急,化石容易被流水冲散;而2号坑位于水边,水流较缓,保存的比较好;1号坑可能离河中央更远一点,化石保存的比较完整。 

      一个瘦瘦的、黑黑的回族青年站在记者面前,他就是灵武恐龙化石发现者马云。他告诉记者,他曾经发现过很多动物的化石,如马、象等,但是,那一天,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普通农民慧眼识“龙骨” 

      2004年12月初的一天,家住灵武市磁窑堡镇的马云吃过早饭后,带着女朋友扛着铁锨,来到镇子南侧的一个山梁挖刺猬,因为有一个生病的朋友需要用它来入药。 

      在山梁面西的缓坡上,马云和女友四处找寻刺猬洞,当跨过一堆石头后,闪进马云眼前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这引起他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仔细观察这块“石头”,发现这块-出地表有1尺来长的“石头”表面十分光滑,并且形状很像块大棒骨。自小爱好画画的他对动物的骨骼有一些了解,肯定这块石头是动物化石,同时,马云在电视上、书籍中也了解一些这方面内容,但女朋友不相信。 

      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力,倔强的马云决定把这块“石头”挖出来,但这块“石头”太大,费了好大劲也没有挖出来。猛然间,“恐龙!”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我知道,如果真是恐龙化石,自己就不能擅自挖掘,所以我就向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打了电话。”马云告诉记者。 

      灵武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一接到电话,十分重视,立即派人来查看。后又请专家鉴别,确认这就是恐龙化石。 

      当看到一只只恐龙化石个体堆积在一起,情不自禁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怖。这些恐龙中,既有成年的,又有幼小的,可能是整个家族……种种迹象表明,它们绝不是自然死亡。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神秘力量,在亿万年前把这些庞然大物推向生命的终点?

      死因之一:可能是遇到自然灾害 

      “灵武恐龙很有可能遇上重大自然灾害。”莫进尤说。 

      他介绍,从挖掘获得的情况看,这里埋葬的既有体型巨大的成年恐龙,也有部分形体相对较小的幼年恐龙,由此可见,此地恐龙可能是整个家族集体死亡,“这种死亡形式往往是由自然灾害引发的”。 

      它们到底遇上了什么灾害?莫进尤分析,初步推断此地恐龙活动在侏罗纪晚期到白垩纪早期,当时的地球气候正是气温高热时期,有可能是突然的强降雨后爆发泥石流,毁灭性地冲击致使恐龙家族式死亡。 

      死因之二:缺少足够的食物 

      莫进尤介绍,目前已发现的化石表明,这里的恐龙生前是罕见的庞然大物,需要大量进食以保证其生命活动需要,但与巨大的体型相反,它们的头部却比如今的马头还小,为摄入足够的食物,它们必须一天到晚不停地吃。 

      莫进尤说,尽管这种巨型爬行动物活动能力很强,可是要想使它们惊人的食量得到满足也不容易,“这里虽有充足的水源,但不一定有同样充足的食物”。 

      除了这些,还有不少其他原因。 

      事实上,恐龙化石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发现,为什么这里的恐龙化石备受世人关注?这累累白骨化成的坚硬冰冷的石块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它的发现能给世人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代表蜥脚类恐龙新属种 

      站在3号坑边,莫进尤告诉记者,从挖掘情况看,可以确认,已暴露的恐龙化石代表蜥脚类恐龙的一个新的属种。蜥脚类恐龙四肢粗壮,脖颈修长。观察表明,灵武恐龙化石属于蜥脚类中的梁龙。梁龙的种类不多,目前世界上仅仅发现几种,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的特征与以往发现的梁龙特征有很大不同,属于梁龙家族中新的成员。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恐龙家族有了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更好地研究恐龙的分布、演化规律。”莫进尤说。 

      为大陆板块飘移学说提供证据 

      “目前,大型蜥脚类恐龙,只是分布在非洲、印度和南美洲。在灵武发现这类恐龙化石,不仅填补了宁夏化石发现史上没有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为亚洲恐龙化石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素材。”莫进尤介绍。 

      另外,专家认为,在此地发现梁龙,说明远古时代的南美大陆与灵武所在的大陆有直接联系,从而,大陆板块漂移学说在灵武恐龙身上被证实。 

      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珍稀再现 

      “灵武化石另外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挖掘出了蜥脚类恐龙头骨化石。”唐治路说。 

      他介绍,蜥脚类恐龙头部很小。由于颈部细长,因此在复杂的地质变化过程中,头部化石极容易与身体化石分离。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比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头骨也不过6个。 

      而在灵武恐龙化石2号坑,发现了蜥脚类恐龙的后头骨,并已经得到专家的确认。另外在新挖掘的3号坑,又挖掘出恐龙的牙齿化石,牙齿化石是头骨化石的一部分。 

       灵武恐龙化石属于二次搬运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恐龙专家唐治路认为:  

      从挖掘情况看,灵武恐龙化石不属于原地埋藏。所谓原地埋藏,就是恐龙死了之后,尸体没有被搬移。灵武恐龙尸体是经过水的二次搬运的,因为如果是原地埋藏,一般化石保存得都很完整,灵武恐龙化石还不属于这种情况。 

      我们可以想象,亿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并且森林边有一条河流,一群恐龙经常在河边觅食、饮水。由于某种自然原因,它们死了之后,尸体被河水冲击,并且在尸体腐烂之前,泥沙迅速把它们掩埋,这样骨骼化石之间的关联性保存的比较好。 

      灵武化石的发现,其意义主要有两点,一是填补了宁夏无恐龙化石的空白;二是发现的恐龙化石属于蜥脚类梁龙恐龙家族中的新属种,这种恐龙化石一般只在北美存在。在灵武发现这种恐龙化石,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研究恐龙演化、分布规律。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