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981年,当人类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时,科学界对这种“怪病”一无所知。之后,伴随艾滋病演变成“全球性瘟疫”的过程,科学界对艾滋病的起源、发病、传播等科学机理逐渐有了深入了解,但目前尚无一种药物、疗法或疫苗能彻底征服艾滋病。艾滋病专家们在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的共同看法是,艾滋病科研领域缺少能扭转乾坤的实质性突破,令人焦虑。
历经25年研究,科学界终于确定了艾滋病病毒来源于白眉猴和黑猩猩体内,为研究病毒的演化过程、研制新疗法创造了条件。科学界在艾滋病发病机理、病毒检测、新药研制和患者服药方式等研究领域也都取得一定进展。如美国开发的快速检测法只需1滴血,20分钟就可确定人们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另外,一些新药相继问世,虽不能彻底征服艾滋病,但可遏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在科学界研制艾滋病药物的最初阶段,科学家将主要精力放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上,其中以AZT最具代表性。这种药物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繁殖,但不能杀死病毒,且副作用明显。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艾滋病药物研制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研制蛋白酶抑制剂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抗病毒药物混合,阻止病毒繁殖,延长患者生命,但同样不能彻底消灭病毒。过去10年中,一直没有更有效的新疗法问世。美国科学家在本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报告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