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俄数学隐士拒受菲尔茨奖
  • 科学家破译吃油细菌的基因
  • 太阳系中有可能首次确认双行星
  • 一个美国小镇的新农村梦
  • 科学家发现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行星之争
  • 行星地位最具争议的4个天体
  • 一种不破坏胚胎的干细胞培养方法
  • 行星定义决议草案最终版本出台
  • 布朗反对将其发现的天体编入行星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艾滋病科研呼唤实质性的突破

    1981年,当人类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时,科学界对这种“怪病”一无所知。之后,伴随艾滋病演变成“全球性瘟疫”的过程,科学界对艾滋病的起源、发病、传播等科学机理逐渐有了深入了解,但目前尚无一种药物、疗法或疫苗能彻底征服艾滋病。艾滋病专家们在第16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的共同看法是,艾滋病科研领域缺少能扭转乾坤的实质性突破,令人焦虑。 

      历经25年研究,科学界终于确定了艾滋病病毒来源于白眉猴和黑猩猩体内,为研究病毒的演化过程、研制新疗法创造了条件。科学界在艾滋病发病机理、病毒检测、新药研制和患者服药方式等研究领域也都取得一定进展。如美国开发的快速检测法只需1滴血,20分钟就可确定人们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另外,一些新药相继问世,虽不能彻底征服艾滋病,但可遏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在科学界研制艾滋病药物的最初阶段,科学家将主要精力放在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上,其中以AZT最具代表性。这种药物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繁殖,但不能杀死病毒,且副作用明显。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艾滋病药物研制进入第二阶段,科学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研制蛋白酶抑制剂方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鸡尾酒疗法”。这种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和其他抗病毒药物混合,阻止病毒繁殖,延长患者生命,但同样不能彻底消灭病毒。过去10年中,一直没有更有效的新疗法问世。美国科学家在本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上报告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