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被洪水淹没却能存活的抗洪水稻
  • 首次揭示植物代谢调控的主要基因位点
  • 人类在努力推进空间天气监测工程
  • 科学家让硅片上垂直长出碳纳米管
  • 科学博客何以寥若晨星
  • 2006年中俄西伯利亚联合科考结束
  • 企业技术创新应关注老人消费群体
  • 2006年度菲尔茨奖花落谁家?
  • 德国专家称破解了生物护照芯片
  • 一项抑郁症研究和它背后的故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让最好的科学家决定科学研究内容

    相隔16年,欧洲重新迈出了人类探索金星的步伐。在轨正常运行1个多月,频频宣布新发现的“金星快车”探测器,让这个项目的几位首席科学家成为第36届空间科学大会上的焦点。“金星快车”如何诞生?科学家如何让它实现科学目标?工业界如何影响科学项目的“生”与“死”?为此,《科学时报》专访了“金星快车”探测器磁场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张铁龙博士。张铁龙主要研究领域为行星磁场,现在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工作,任欧空局(ESA)“金星快车”探测器磁场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并参与“双星计划”磁场探测项目。

      科学家决定到太空中做什么 

      “全球最好的科学家来提出项目,决定做什么,决定什么样的仪器能做什么研究,能够发现什么成果。在探测器还没有到达轨道的时候,科学家已经大概知道可能有什么新的成果。”张铁龙告诉记者,“金星快车”探测器的设想并不是来自欧空局,而是完全由科学家提出来的。 

      2001年3月,欧空局决定开展一个新的项目,要求利用“火星快车”的平台,尽量不要作太大改动,探索新的太空问题。项目实施招标方式,科学家们可以组成不同的团队,向欧空局提出项目,项目内容几乎没有任何限制。 

      于是,各国科学家自发组织起来,张铁龙回忆,当时一共有9个不同的团队,提出了9个不同的空间项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