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德国物理学家成功证明由物质电子结构中“空穴”组成的“反晶体”存在。关于原子和“空穴”都遵循一定对称的假设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
“空穴”对应着固体物质中未被电子占有的位置,因为“空穴”比晶格节点少很多,它们通常以随机方式分布,不可能直接观察它们,但是如果“空穴”的位置变得有序,则会引起一些特性的变化,这些特性可以利用普通仪器进行测量。
德国科尔大学在计算机实验中观察到“空穴晶体”的形成,在假设的半导体内部出现了“反晶体”。研究人员查明,在温度为9℃和高浓度“空穴”情况下,它们会独自发生“晶化”,就像液体分子在冷却时发生的情况一样。
负责这项研究的米哈埃利•博尼茨博士指出,这项研究成果具有不可预计的应用前景,通常将半导体中的电荷系统视作等离子体一种,我们发现的类似结构可以在“普通”等离子体中遇见,其中包括“白矮星”——超密恒星残余的物质。
博尼茨博士还指出,他们的研究与高温超导有关,众所周知,超导性发现于约100年前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