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美培育出抗干旱转基因西红柿
  • 拇指大小的万能电子钥匙
  • 日本机器人接待员2006年上岗(图)
  • 黄禹锡事件掀起轩然大波
  • 安慰奶嘴可大大降低婴儿猝死的危险(图)
  • 土卫六上平静的甲烷河流(图)
  • 太阳上出现超变黑斑(图)
  • 这次谁能抢先登上月球?(图)
  • SOHO探测器满十岁了(图)
  • 卡西尼拍到带有清晰阴影的土星照片(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知识产权在中美关系中居重要位置

     

      2005年年底,布什总统在出访中日韩等国的前夕,再次谈到了知识产权问题。他对采访他的记者说:“我将代表商界人士提醒人们:全世界都必须高度关注知识产权。” 

      布什认为,美中关系是喜忧参半:一方面,贸易、对话和合作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例如在知识产权、货币、市场准入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布什说,中国将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出艰苦努力,这不仅仅是美中两国之间的问题。当中国打击-并实施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的时候,将有利于加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布什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营造经商环境。 

      美国的这些种种动作显示出了美国特别关注知识产权的本质。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夏天的一篇文章曾认为,美国方面也许可以默认中国“损害”其就业机会,但绝对不允许“损害”其知识产权,因为“知识产权是美国保持全球经济领先的最后希望”。这正是美国如此重视知识产权的根本原因。 

      根据美国的统计,目前近50%的美国出口依赖某种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在20世纪50年代,这一比例只有10%。这种趋势在日益加强,并还将继续增长和扩大。 

      现在,美国影视业所创造的价值已超过了航天工业。一部“泰坦尼克号”电影相当于日本全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一年的总和,电影与航天、信息产业并称美国的三大支柱产业。 

      据经济学家的统计,世界高收入地区(如西欧、北美、日本和新兴工业国、大洋洲)在世界人口中占16%,在世界国内总产值中占58%,而在世界科技出版物中占的比例高达87%,在欧洲和美国登记的专利中所占的比例更是惊人,高达99%。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专利的源泉。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企业把知识产权时代的生存法则浓缩为一句话,即“或有专利,或被淘汰”。企业与市场是鱼和水的关系,专利是企业拥有市场份额的潜在标志,对专利权利范围的解释既推动着实用技术的发展,又决定着企业的兴衰。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专利及知识产权对企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再明显不过了,这就是美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国际化发展的原动力所在,是其迈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可以预计,美国今后在这方面的举动和发展还会进一步地加强,并有演变为国际-问题的趋势,客观上亦影响到中美贸易关系。 

      可见,美国的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在对华关系上占有相当比重。用英国报章的说法,华盛顿把知识产权问题放在对华贸易政策的中心位置,知识产权也成为中美关系的一大重要因素。2005年,美国还对华启动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机制,内容涉及到中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等问题。 

      回顾中美建交的历史,知识产权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个老话题,只是它作为无形资产问题,不像有形贸易产品那样有计量性。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十几年来的争执表明,它与两国贸易总量、贸易逆差的大小直至美国政府官员如贸易代表的态度皆密切相关。每当这三者有所突出的时候,知识产权问题就会凸显。一旦发生贸易纠纷,就会涉及到知识产权。因此,就中美贸易关系的客观现实而言,知识产权属于原则性和一般性的范畴,而纺织品等则是具体性和特殊性的问题。 

      最后,两国在知识产权文化上的重大差异造成了这一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行政执法在中国制止侵犯知识产权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立法和司法手段则相比较而滞后,法律体制也有待不断地健全。而美国在这方面拥有明确的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完全是司法行为,故对中方的要求也就更高。诸如此类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情况和国情的不同,都决定了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从总体上看,中美知识产权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美贸易快速发展而导致双边贸易摩擦的增加,可以说是非常正常的,分歧最终亦能解决,只是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因此,处理中美知识产权纠纷,要着眼于中美关系的大局和未来,相信时间和耐心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