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步较早的探讨主要集中于考察人类的一些认知活动,如记忆、语言等。随着研究深入,对于复杂行为模式的研究也开始采用脑成像的方法,研究人类的社会行为成为脑科学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随之应运而生。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例如,有研究者发现,前扣带回是额叶中部内侧的一个组织,它在注意选择、行为控制、调节自动化的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将其作为调整人类行为、适应环境的重要脑区。随后,一项研究利用PET技术,对静息状态下的内、外倾者的脑血流进行测量发现,内倾者在前额叶(包括前扣带回)的脑血流显著高于外倾者。文章认为,要想对人格的生理基础进行详细了解,除观测脑血流等指标外,还应该尝试考察其他生理指标与人格之间的关系。他们将目标锁定在决定内、外倾人格的神经化学物质上。
利用无损伤的磁共振氢谱(1H MRS)技术,徐世勇等所做的研究,选取正常内、外倾型个体各8名,考察了他们脑内Cho、NAA等四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的差异。结果发现,内、外倾被试者有三种化学物质在前扣带回存在显著差别,内倾者在前扣带回的Cho、α-Glx、mI三种神经化学物质水平显著高于外倾者。这一结果给出了前扣带回与人格特质有关的新证据,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Eysenck“内倾者的唤醒水平高于外倾者”的假设,同时也为人格的心理生物理论提供了神经化学方面的依据。
徐世勇认为,理解人格的生理机制可以为个性甄别、病态人格的预防、临床诊断与治疗乃至人员选拔提供科学依据,因此了解正常人的人格生理机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认为,还很少有研究利用Cho等三种神经化学指标考察正常人的人格差异,因此,目前的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研究,其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实验数据的检验。但是这项研究说明,利用磁共振氢谱可以探测正常个体脑内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差异,这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