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伴随着“神六”升空的热潮,与航天相关的知识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航天育种”这个不算新但科技含量极高、关系到农业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话题再次成为读者关注的热点。种子是怎样上天的?在太空是怎样变异的?种子是不是从天上一下来,就变大变好了?“航天育种”长出来的作物与普通的品种作物到底有什么不同?这样的作物人类食用后安全吗?会不会像转基因食品那样引起争议?……
带着这些疑惑,记者采访了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主任刘录祥研究员,为您一一揭开“航天育种”背后深藏的科技之谜。
太空育种缘何起
与刘录祥刚刚见面,他便开门见山地说:“我并没有天天吃太空蔬菜和米面。”
“我吃过的太空食品主要是太空青椒等蔬菜类。太空椒看上去外型不好看,皱巴巴的,但吃起来脆甜。”刘录祥说,航天育种的灵感来自偶然。1987年,随着“轰隆”一声,带着农垦58号水稻和青椒等种子的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飞向了遥遥天际。这是我国作物种子第一次的太空之旅。当时一个参与此项研究的专家事后告诉刘录祥,“那时下来的仍将是小麦种子,还是合成面粉,谁都不知道。”当时,搭载种子的目的并不是想育种,只是想看看对植物遗传是否有影响。但是,专家们无意间发现,上天的种子发生了一些意外变异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