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航天育种背后深藏的科技之谜
  • 鸡蛋蚕卵今坐神六逍遥游
  • 3G手机芯片关键技术研发成功
  • NASA计划向太空派遣大量机器人
  • 地面一昼夜 飞船十六天
  • 发射神舟六号的火箭有什么不同
  • 神舟六号发射角度为什么是42.4度
  • 六年光阴 六艘飞船 六次突破
  • 神舟六号多人多天的三个悬念
  • 神六超过美国二代飞船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珠峰是高了,还是矮了?

    进行研究”。 

      据陈邦柱介绍,1975年,登山队员拿一个钢钎戳,戳不动了,就认为是戳到岩石面了,当时是0.92米。显然,这绝对不是一个精确的数字。而现今采用了最先进的冰雪探测雷达,对峰顶近20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了扫描,获得了肉眼看不见的雪层、冰层、混合层一直到岩石面的准确数据,应当说这次冰雪的数据是当今我们技术所能达到的最精确的数据。其中雪层厚度接近1米,冰层厚度约为1.5米,冰层以下、岩面以上的不确定物质层(其密度介于冰与岩石之间,专家估计极有可能是冰和碎石的混合物)厚度约为1米。 

      陈俊勇为记者做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两次高程差为3.7米,减去两次雪深的差2.58米,还有1.12米。大地水准面是测量高程的基准,确定珠峰地区的大地水准面,实际上就是确定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由于卫星技术的应用、重力测量数据量的增加以及计算模型的改进,大地水准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校正,数值比上次升高了0.7米,1.12米减0.7米,还剩下0.42米。陈俊勇说:“这可能是误差的问题,也可能是其他的变化。” 

      而陈邦柱则说,珠峰是一个特殊的高寒地区,今年在峰顶埋设测量标志的计划终于没能实现,因此,以后每一次测量的觇标位置都会有微小的差异。这大概是陈邦柱局长的一个遗憾。他说:“遗憾的是,这次没有把重力仪和气象仪器带上去,下次一定要把它们带到峰顶。”记者大胆设想,或许再测珠峰时,那些沉重的测量设备可以让直升机代劳,其实这并非天方夜谭,因为,在今年5月22日登顶测量之前的5月14日,一架欧洲直升飞机成功降落在珠峰峰顶。 

      珠峰高程变化受人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希望了解喜马拉雅山脉是在隆升还是垮塌,但此次新高程的公布并没有解答这个地学难题。而与此次高程复测同时进行的,还有包括地学在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系列科学考察研究活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经费支持和公众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最大的遗憾。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