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两千年前古人掌握纳米技术?
  • 世界主要的群岛有哪些?
  • 科普问与答:银河系是合并矮星系的结果吗
  • 电子垃圾是有价值的再生资源
  • 食品添营养反而更有害?
  • 一年四季是怎样产生的?
  • 世界糖尿病日
  • 喝红葡萄酒真的有益健康吗?
  • 心理治疗是怎样进行的?
  • 广义相对论是如何被证明的?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蜜蜂基因组:一个社会的秘密

      这组科学家用4年的时间,测定了这个拥有约2.36亿个碱基对的蜜蜂基因组(相当于人类基因组的不到1/10),一共辨别出了超过1万个基因。在蜜蜂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科学家已经对蜜蜂进行了多项研究。在同一周出版的《科学》、《美国科学院学报》和《基因组研究》杂志上,分别发表了数篇相关研究的论文,涉及蜜蜂的进化历史、生理特点以及社会行为。蜜蜂基因组测序负责人之一、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乔治·韦恩斯托克(George Weinstock)对《科学》杂志说,对蜜蜂社会行为的理解才是蜜蜂基因组测序的最大回报。 

      从非洲起飞 

      人类和蜜蜂互动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在距今7000年前的岩洞壁画上,可以看到人类从野生蜂巢中收集蜂蜜的场景。蜜蜂的驯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好处,最直接的就是蜂蜜这种可口的食物。此外,由于蜜蜂是一种授粉昆虫,它对于人类的农业也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蜜蜂起源于何时何地?此前学者大多认为蜜蜂起源于亚洲。美国生物学家E·O·威尔逊(E.O.Wilson)在30多年前提出:非洲是蜜蜂的故乡,这个理论直到今天才得到验证。凭借新的蜜蜂基因组,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的生物学家查尔斯·维特菲尔德(Charles Whitfield)和他的同事追踪了蜜蜂的身世。他们分析了蜜蜂基因组的1000多个单核苷酸多态现象(DNA上单个“字母”的突变),结果发现蜜蜂曾经两次“走出非洲”——恰如人类起源于非洲然后逐渐迁徙到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 

      他们发现,一股蜜蜂移民从非洲进入西班牙,然后迁徙到了中欧和俄罗斯,另一股蜜蜂移民则从非洲来到了南欧地区,然后进入了亚洲。这两个蜜蜂群体虽然同在欧洲,它们的亲缘关系却较远。 

      蜜蜂传入美洲大陆则是在较为晚近的时候,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早期。50年前的1956年,南美洲的巴西引入了一种非洲蜜蜂——就是后来著名的“-蜂”。这些非洲蜜蜂逐渐取代了当地的“欧洲”蜜蜂,成为第三次“走出非洲”的蜜蜂。 

      在今年10月6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上,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蜜蜂专家布莱恩·丹福斯(Bryan Danforth)等人公布了他们对于蜜蜂家谱的研究成果。在比较了蜜蜂的5个基因和数十种野蜂和胡蜂的对应基因后,他们发现蜜蜂最有可能起源于非洲。 

      蜜蜂更早的身世还有待科学家探索。至少,科学家已经排列出了蜜蜂同其他膜翅目昆虫的进化树(也就大致确定了这些昆虫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这项成果发表在今年11月出版的《基因组研究》杂志上。此外,科学家还在10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报告了他们发现的一块来自缅甸的野蜂琥珀化石——这块年龄大约1亿年的琥珀中包裹着一只野蜂。科学家从这个野蜂化石中发现了它用于采集花粉的身体结构——这显示出蜜蜂从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捕食者进化成了授粉者。这样,蜜蜂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恐龙时代。 

      社会的意义 

      在蜜蜂加入基因组测序俱乐部之前,这个俱乐部已经有了两位昆虫成员:果蝇和一种按蚊。很显然,科学家有很好的理由要求测出这两种昆虫的基因组序列。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室最常用的实验生物之一,科学家称之为模式生物。测出果蝇的基因组可以让科学家更好地操纵这个“模型”。按蚊的基因组测序带有人道主义色彩,因为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在非洲每年有数千万人感染疟疾,其危害不亚于艾滋病。测出按蚊的基因组可以帮助科学家找到对付疟疾的新方法。但是蜜蜂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蜜蜂是最典型的社会性昆虫之一,高度组织、分工明确的社会形态让其他昆虫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果蝇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在一个典型的蜂群中,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蜂王,其下是无数为她工作的工蜂“臣民”(与其说是臣民,不如说她们都是蜂王的女儿),以及只负责交配的短命雄蜂。即便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工蜂,也存在社会分工。一些工蜂负责照料蜜蜂的幼虫,另外一些则负责修建蜂巢、收集花蜜和花粉。 

      工蜂的智慧常常令人感到惊叹。一只工蜂可以飞到数公里外寻找可供采集口粮的花朵,它不但可以辨别并记住不同的花,还能飞回蜂巢告诉同伴蜜源在何处。这就是著名的蜜蜂“舞蹈”。如果蜜源距离蜂巢较远,工蜂会跳一种8字舞,告诉同伴蜜源的方位(以当时的太阳作为参照物)和距离。如果蜜源就在附近,工蜂就会跳圆形舞。奥地利生物学家卡尔·冯·弗里施(Karlvon Frisch)因为破解了蜜蜂舞蹈的秘密而获得了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然而,蜜蜂的脑只有不到芝麻粒那么大,其中只有100万个神经元(相当于人类大脑神经元数量的100万分之一)。 

      科学家选择蜜蜂作为测序对象,正是由于它独特的社会特性。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社会与蜜蜂王国有一些类似之处。研究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这是社会生物学的工作。一些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已经表明了基因、环境和行为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但是科学家没法直接对人类社会进行过于激进的实验。“科学家不能改造人类社会——诸如分裂家庭或者建立同一年龄的人组成的社区。”《自然》杂志在同期发表的一篇社论中指出,“但是科学家可以对蜜蜂这样做,然后观测这些干预对于蜜蜂基因和生理的影响。蜜蜂的用处在这里:它和我们一样既复杂又熟悉,又和果蝇一样,很容易在对照条件下加以研究。” 

      科学家已经找到了蜜蜂不同于其他非社会性昆虫的一些特征。在11月的《基因组研究》杂志上,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的休·罗伯逊(Hugh Robertson)和凯文·沃纳(Kevin Wanner)报告说,他们在蜜蜂基因组中找到了大约165个与气味感受器有关的基因。而在果蝇和按蚊的基因组中,这类基因的数量只有蜜蜂的一半。这种现象很容易理解,因为蜜蜂需要通过气味辨识敌我和寻找合适的花朵。 

      虽然蜜蜂的嗅觉灵敏,它们的味觉却相对迟钝。在蜜蜂的基因组中,科学家只找到了10个与嗅觉感受器有关的基因。相比之下,果蝇有68个这类基因,按蚊有76个。罗伯逊说,蜜蜂不需要太多的味觉感受器,因为蜜蜂幼虫生活在蜂房里,由成年工蜂喂养,而开花植物进化出了一些吸引蜜蜂授粉的机制,蜜蜂就不需要发展出多余的味觉感受器。此外,由于蜜蜂集体生活在蜂巢中,它们负责制造外壳(用于保护自身)的蛋白质的基因就较少。 

      科学家也在寻找其他和蜜蜂行为有关的生物学特征。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吉恩·鲁宾逊(Gene Robinson)和同事探测了数千个基因在蜜蜂的脑中是如何表达的,以及保幼激素(阻止昆虫成年的一类激素)对这些基因的影响。这些基因在蜜蜂的脑中是否被激活,影响着蜜蜂行为的变化。 

      但是这些研究仅仅是一个开端。“蜜蜂基因组的破解者已经开始在分子遗传学的层次上研究(蜜蜂的)这些显著的社会特征。”社会生物学的创始人E·O·威尔逊在同期《自然》上发表评论说,“这个DNA测序是朝着回答一个社会进化基本问题迈出的重要一步,也就是在基因组的层次上,是什么造就了一种高级的群居昆虫?随着这项研究的拓展,科学家将很快着手研究第二个同等重要的问题: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一个社会性昆虫物种?”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