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杂交水稻、抗虫棉、基因工程药物、新材料等一大批世界公认的高技术领域,已经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辉煌的成就背后,“863计划”也屡屡受到“有投资无回报”、“研究人员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培育出来”等指责。
在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有代表甚至直言:“‘863计划’项目对于科技界诚信的打击非常严重。”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技部、总装备部、财政部8月8日联合发布的《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修订版,被业界寄予极高的期望。
这也是自1986年实施“863计划”以来,科技管理部门第三次修改《“863计划”管理办法》。此前两次分别是1992年和2001年。
“新修订的《‘863计划’管理办法》,也是在为十一五期间的自主创新提供保证,重塑科技界的威信。”一位接近修订工作小组的人士称,这次修订的管理办法提升了对“863项目”的监督门槛,也是期望从多方面防止“863计划”项目再度出现有害科技道德和科技威信的事件。
首次引入第三方
上述接近修订小组的人士表示,新修订的管理办法突出了由三部委领导下的4条“管理原则”:明确“863计划”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需求——要鼓励自主创新等;规范管理政府决策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立项和评估制度;统筹协调项目和专家人才;建立定期第三方评估制度,并将评估结果同研究内容和经费相结合。
“这些管理原则,以前规定没有这么细,引进第三方评估等政策,还是第一次。”该人士表示。
“863计划”的评估与监督,是发生“汉芯”事件和“方舟”事件之后,最令业界人士诟病之处。
在今年5月的科协大会上,许多科学家对科学家诚信和科技体制中对科技项目的评估提出批评,认为科技项目结果评估的流程和方式不科学,有的地方是政府说了算,有的是领导人说了算,有的是专家说了算。
“在名与利面前,科学家也是人,如果不建立起诚信体系,科学家不受监督也会造假,也会腐败。”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表示。
在此之前,“863计划”项目的评估基本上由各领域专家组成评估小组完成,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专业的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因此对于许多并不懂这门技术的人来说,专家组成员的评估就是权威。但是,也因为缺乏第三方的专业评估,地方政府以及项目课题组负责人都有机会对项目的评估产生影响。
在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中,相关管理部门表示将委托专业的评估机构,定期对“863计划”的项目执行情况与绩效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而评估的结果,将作为对研究内容和经费进行调整以及改进和完善计划管理的重要依据。
这意味着,今后“863计划”的项目执行情况和进度,都将在独立第三方的全程监督下,并且管理部门能够按照评估的结果来调整资金的发放。
同时,在项目的立项、监察、验收等环节中,除去第三方独立评估,为该项目专门设立的专家评审组也将从科技专业的角度发挥作用,而与该项目有直接关系的专家组成员则需要采取回避制度。
经费管理细则待字闺中
此外,新管理办法还打算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引入信用制度,不仅仅对项目进行全程的信用跟踪,而且对专家组成员进行全程的信用跟踪。
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发现的违纪行为,将记录入信用档案,这将影响到项目的资金审批以及今后的项目申请。对于那些严重违反纪律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行为,“863计划”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制定比原来更加详细更加完备的评估与监督制度,目的就在于保障国家给予‘863计划’科研资金能够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同时防止以科学的名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上述人士表示。
但也有人士担心,如是繁琐的监督与评估程序,是否会对科研工作的效率造成影响?
据悉,三部委还将就“863计划”项目经费的具体使用出台详细的管理办法,这将会是科技界对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另一个期盼。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