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黑洞向周围吹散直径达10光年气泡(图)
  • 土星南半球上变化不定的大气涡旋(图)
  • 听地核声音可以预报地震
  • 贝加尔湖水净得可以直接喝
  • 瑞士科学家成功控制光纤中的光速
  • 小型高能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轿车
  • 发展高等教育眼光一定要长远
  • 雷电过程是一个热核反应的过程
  • 发现迄今最早的寒武纪海绵体化石
  • 蛋白质SH2-B有助于大脑监控体重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太空行走:更多的是精彩(图)

    0米处时,飞船传感器开始工作。这时,飞船发出的激光信号会被激光反射器反射回来,并被飞船的红外扫描设备捕捉到,然后飞船对接系统自动瞄准,完成与空间站的精确对接。 

      今年3月份,空间站第十长期考察组的俄宇航员沙里波夫和美国华裔宇航员焦立中进行太空行走,并在“星辰”号服务舱外面安装了3个无线电天线和一个卫星定位天线装置。 

      按计划,ATV货运飞船将于明年春天发射。届时可以大大减轻俄“进步”货运飞船频繁发射的压力,并缓解俄罗斯航天经费紧张的状况。 

      “请”回了兰多先生 

      这次被宇航员取下的人体模型“兰多先生”于2004年2月被空间站第八长期考察组的俄宇航员卡列里和美国宇航员福阿莱安放到空间站的“星辰”号服务舱外。 

      模型由化学成分接近人体的特殊材料制造而成,高110厘米,里面安装了上百个探测器及传感器,可以记录开放太空中所受到的太空辐射数据并将其传送到空间站的电脑内。这些数据将被保存到特殊的电脑硬盘里,其中部分数据信息将通过电磁波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兰多先生”被拆卸下来并被带回空间站内后,其内部的探测器将被今年10月返回的“联盟TMA-6”载人飞船带回地面供专家分析,以了解太空飞行过程中人体各器官所受辐射的情况,并制定出在火星载人飞行或月球载人飞行过程中能有效保护宇航员身体健康的方案。 

      从2004年2月到现在,是“兰多先生”试验的第一阶段,今后模型内部探测器更新后将被重新放回“星辰”号服务舱外并继续进行相关试验。 

      取回了试验盒子 

      这次太空行走期间,两名宇航员从“码头”号对接舱外面取下了一个盛放有各种真菌和多种杆菌的试验用盒子。空间站第十长期考察组两名宇航员在今年1月26日进行太空行走期间在“码头”号对接舱外面安装了3个这种试验用盒子,进行名为“生物风险”的科学试验。 

      盒子里盛放的各种菌类微生物在普通温度条件下能够分解金属和聚合物等各种材料,盒子里同时还有各种航天材料。研究人员通过试验,可以了解这些菌类在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100摄氏度条件下对航天材料分解的情况,以开发能够在星际飞行中防止菌类破坏的航天材料,为未来开展星际飞行做准备。按计划,该试验将到明年7、8月份结束。 

      未能投放“宇航服卫星” 

      俄罗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团飞行专家波列修克说,国际空间站两名宇航员在此次太空行走中,并未承担原计划向太空投放“宇航服卫星”的任务。 

      波列修克说,由于美国航天飞机推迟发射,“宇航服卫星”内部所应安装的一些部件无法按时送到空间站供组装,这些“卫星”部件将由俄9月8日发射的“进步M-54”货运飞船送到空间站。今年10月份,第十二长期考察组两名宇航员将抵达国际空间站,他们在太空行走时将投放这一“卫星”。 

      这个“宇航服卫星”实际上是内部安装了一些技术设备的俄制“奥尔兰M”报废宇航服。以前,空间站内报废了的宇航服往往被放到“进步”货运飞船里并连同飞船一起坠毁在地球大气层。莫斯科鲍曼国立理工大学与莫斯科航空学院学生认为,花费巨额资金研制出的宇航服连同飞船一起坠毁有些浪费,因而想出对报废的宇航服加以利用的主意。 

      负责“宇航服卫星”项目开发的鲍曼大学学生马约罗娃介绍说,宇航服里面安装了可以发射无线电波的天线、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语音合成器和网络摄像机,如果被投放到太空,可以在3个月的自动飞行期间像卫星一样向因特网实时发送在太空拍摄的照片。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