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黑洞向周围吹散直径达10光年气泡(图)
  • 土星南半球上变化不定的大气涡旋(图)
  • 听地核声音可以预报地震
  • 贝加尔湖水净得可以直接喝
  • 瑞士科学家成功控制光纤中的光速
  • 小型高能锂电池为动力的电动轿车
  • 发展高等教育眼光一定要长远
  • 雷电过程是一个热核反应的过程
  • 发现迄今最早的寒武纪海绵体化石
  • 太空行走:更多的是精彩(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他们发现了引发太阳风暴的新因素

    太阳风暴的产生与太阳上的电流有很大关系。科学家发现,太阳上有强电流的区域,爆发大规模太阳风暴的频率比其他区域高2至3倍,这些区域的太阳风暴在强度上也比其他区域高3倍。斯赫雷弗等人还发现,太阳风暴的产生过程犹如雪崩,磁场在不断积累,直到在最高点维持脆弱的平衡,这时候如果有外界的扰动因素,电流会在几个小时内积累,并引发一场大风暴。但科学家还不清楚这个扰动因素究竟是什么,这也使太阳风暴发生的准确时间难以预报。

      太阳风暴危害很大。太阳风暴的爆发,会喷射出大量的紫外线、X射线和无线电波。这些射线以光速直抵地球,同时,风暴还抛射出几十亿吨的高速带电粒子流,其中一部分以每秒数百公里的宇宙速度奔向地球。这些都会对卫星通讯以及短波通讯造成影响。例如,1998年5月,美国银河4号通讯卫星因受太阳风暴影响而失灵,造成北美地区80%的寻呼机无法使用,一些金融服务被迫中断。

      美国科学家最近搜集到的卫星数据表明,2003年11月发生的一次强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空臭氧层造成了长达8个月的破坏,去年臭氧水平已经降低到正常年份春季水平的40%。位于同温层中的臭氧能够保护地球免受紫外线辐射的破坏,大部分臭氧分布在同温层的中、低区。此前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制造出的一些有害气体比如氯氟烃,已经使极地上空的臭氧层变得稀薄。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科学家利用7颗卫星对同温层上区进行了研究。该区域距离地面40公里,包含了同温层中五分之一的臭氧。他们发现,大自然有时也能“效仿”人类的破坏活动,使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增多,导致臭氧层变薄。

      2003年11月,历史上最强烈的一次太阳耀斑爆发,大量带电粒子冲向地球。由于地球磁场作用,太阳风暴中的一些电子被吸引到极地上空。电子冲击极地上空的氮分子,使其电离。随后,氮离子又与附近的氧分子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卫星数据表明,2003年11月,极地上空氮氧化物的水平明显增高。而北极上空的涡旋气流将氮氧化物带入同温层。氮氧化物与氯氟烃类似,它的一个分子就能破坏数百个臭氧分子,因而此次风暴导致北极上空的臭氧明显减少,卫星图像表明,这种破坏效应一直持续到了去年7月份。

      不过,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认为:“太阳风暴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影响不大。”至于有些人担心太阳风暴期间紫外线强度猛增会伤人,王思潮认为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据他介绍,太阳风暴所喷发出的紫外线、X射线一般很难直接到达地面。因为,离地球一百公里到几百公里的高空,有地球磁场存在。这些磁场所形成的弧形磁力层就像一个“圈圈”,只要紫外线、X射线一进入,这个“圈圈”就会把这些射线、电子套住,然后不停地向两边旋转,一直把它们送到地球的南极和北极。在南北极的高空,这些射线和电子与大气分子强烈碰撞,激发发光,就产生了“极光”。

      经过地球磁力层之后,紫外线、X射线已所剩无几。地球的大气层,尤其是其中的臭氧层,完全有能力把它们吸收掉。因此,即使在太阳风暴期间,地面上的紫外线辐射也不会明显增强。太阳活动平均每11年出现一次高峰,每次太阳峰年期间,都有多次太阳风暴爆发,但至今都没有皮肤癌患者在太阳峰年明显增多的科学报告。至于太阳风暴爆发期间,心脏病、神经病病人会加重病情一说,至今科学家也没有确证。对此,人们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